披綠馬甲、幹黑勾當:偽環保假生態現象調查

發佈時間: 2017-07-07 11:21:25 |來源: 半月談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挂羊頭賣狗肉為哪般?

一些地方政府、産業園區、企業為何熱衷於披上生態環保的“馬甲”,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打著生態環保旗號可以要錢要政策,甚至騙錢騙政策;同時,一些地方政府把生態環保名頭當成標榜政績的“噱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在政策紅利集中的領域,往往存在造假現象。一些地方、企業和個人打著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旗號,一方面去爭取相關的政策支援;另一方面躲避監管,還有利於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根據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生態環保示範單位能夠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在資金、招商引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服務等方面享受扶持。各地財政也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重點項目建設。中部某省近年來連續拿出數千萬元財政資金用於支援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去年,武漢市檢察院反貪局披露,一個不達標的節能環保項目,在地方官員的“精心”安排下,一路綠燈拿到國家財政補貼720萬元。

“評上生態工業園有一定的財稅補貼,項目申報也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評上後在招商、外宣和彙報工作時就都有了‘噱頭’。”一位曾擔任縣委書記的官員透露,獲評生態園區、迴圈園區、森林城市等各類名號,是政府顯性直觀的生態政績。

其二,打著節能環保的旗號承接高污染、高耗能産業,方便推高GDP。目前,中西部一些地方産業尚未培育成熟,出於政績考慮,政府還在維持落後産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地承接沿海重污染、高耗能産業。有專家指出,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産業,密集存在於産業園的狹小空間裏,無論採取哪種清潔生産和集中治污方式,均難以解決超出當地環境容量導致的污染問題。

某省級工業園區官網上赫然寫著:“‘只要來xx,一切都寬鬆’,是我們永遠的承諾。”這個工業園區多次曝出環境污染事件,被上級環保督察組點名批評。時至今日,當地政府仍打著多年前確定的“省級生態工業園試點縣”稱號推介這個工業園。

中共中央編譯局研究員曹榮湘指出,打著節能環保的旗號不環保,深層原因是一些地方根深蒂固的唯GDP政績觀,使得産業結構調整不到位。“一些地方為了財稅收入等因素不轉型發展,同時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存在官商勾結的可能,個別官員對轄區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視而不見。”

其三,戴著生態環保的“帽子”,更易鑽環保監管的空子。最近,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通報,全國7省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因為環保措施落實不力被環保部集中約談,7省市1278人被環保問責,暴露出各地環保監督執法力度不夠,相關部門未建立有效監管協作機制等問題。與此同時,環保部發佈對28個城市的督察通報,其中,環保“花式造假”再次闖入視線,部分企業看似環保,卻在監控設備和監測數據上動手腳,企圖矇混過關。


     1   2   3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