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引進轉向輸出
我國核電設備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國核電從“引進”轉向“輸出”經歷了30年的時間,隨著我國核電建設的再次開閘與核電設備製造水準的不斷提升,我國核電設備已經具備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和實力。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支援核電企業以工程建設、設備製造、技術支援和國家銀行貸款等多元化方式參與國際項目競爭,不斷提高中國核電整體水準和國際競爭力,這為我國核電設備製造企業指明瞭方向。
“作為設備製造企業,東方電氣很早就開始思考和探索走出去的時機和方法。在國家支援下由核電集團牽頭,將我國的核電技術、核電設備帶出去,不失為核電設備走出國門的一個好的方式,為此東方電氣也積極與各核電集團溝通,積極為各種有可能的走出去項目提供支援。”近日,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電氣”)副總裁高峰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東方電氣利用常規電力海外市場的積累,積極收集核電資訊,支援核電集團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同時也在探索與國際上知名的核電企業合作,爭取把國內的産能資源釋放到國際市場上去。
核電産業批量化建設進展順利
“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方案。近年來,我國核電企業的建設和運營實力逐漸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和關注,為加快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奠定了紮實基礎。”中廣核核電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夏林泉如是説,從2013年開始,中國核電産業批量化建設工作已經從全面鋪開階段轉入收穫階段。
2013年是我國核電政策在福島核事故調整之後恢復開工並且逐漸過渡到正常建設節奏的一年,早在2012年12月,國務院討論通過並於2013年2月發佈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了我國未來核電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在這一規劃指導下,我國核電全面恢復正常建設。
“2012年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示範項目、福清4號機組、陽江4號機組、田灣3號機組開工,2013年9月,田灣4號機組、陽江5號機組開工。目前我國在建的核電項目有29台,三門1號機組是世界首臺AP1000機組,臺山1號機組開工雖晚,但是進度較快,有可能成為世界首臺EPR機組,可以説,中國目前成為全球核電行業的聚焦點。”高峰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由於我國已具有核工業全産業鏈的服務能力,且具有更低的建造成本和服務成本,比其他國家更具出口優勢,一些計劃發展核電的國家,對引進我國百萬千瓦核電站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國核(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經濟所研究員王蘇禮如是説。
近年來,我國三大核電集團已經參與 到英國、法國、羅馬尼亞等多個核電項目建設當中。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核電走出去也仍然面臨許多困難,還需在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科學的走出去戰略規劃,為核電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核電設備逐步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核電裝備製造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尤其是2007年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頒布以後,一大批新核電項目開工,成為全球核電建設規模最大、發展最迅速的國家。在這個背景下,我國核電裝備業發展迅猛,裝備能力和水準大幅增長,設備配套能力已經居全球之首,目前我國核電裝備産業整體産能每年可滿足10個機組的建設需要。
“國內企業已經掌握了三代方案所需要的先進燃料組件的設計能力,方案所需的主設備也已經具備自主設計能力和製造能力,部分驗證試驗已經在進行之中,預計2014年上半年可以全部完成。”中廣核集團科技研發部總經理鄒勇平説。
“東方電氣在廣東南沙的製造基地———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目前每年可以産出12台以上的蒸汽發生器。核島設備製造企業的技術水準和管理水準正在大量工程實踐中穩步提升,已具備相當的國際競爭能力。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設計、製造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高峰介紹説,東方電氣目前在國內核電市場總體佔有率在30%~40%左右,其中核心産品汽輪發電機組、蒸汽發生器、主泵等設備市場佔有率超過40%。
事實上,我國較為突出的核電技術成果還包括首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産品平臺、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全範圍模擬機、核反應爐專用機器人等,這些成果都已經陸續投入應用。
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産品平臺全面適用於三代壓水堆及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先進核電機組,打破了美、日、法等傳統核電強國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並將首次運用於廣東陽江5、6號機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