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起大落到趨穩回暖
———盤點2013年光伏産業及光伏發電那些事
在中國當代産業發展史上,恐怕再也沒有一種産業像光伏産業一樣命途多舛!僅僅在2005年年底,太陽能多晶硅項目才正式獲得獨立“身份”,出現在國家産業目錄中。然而時間過去還不到四年,2009年8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多晶硅已經被點名出現重復建設傾向。但就在這一年,大部分光伏企業賺得盆滿缽盈。此後,光伏産業像過山車一樣直落而下,直到2013年第四季度,多重利好消息傳來,才讓人們看到了光伏産業的一些曙光。
一個新興産業的確立僅僅只有幾年,便經過了幾番大起大落,中間許多話題也一直是讓人“欲説還休”。那麼,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光伏産業及光伏發電這幾年中發生的那些事,或許有些值得記取的東西。
幾度大起大落
長期以來,多晶硅作為生産單晶矽的直接原料,僅僅在半導體器件的電子資訊基礎材料上得到應用,除了這個領域外,幾乎被人們遺忘。
就在太陽能多晶硅項目獲得獨立 “身份”的同時,200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獲得通過。《可再生能源法》的通過表明瞭我國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的選擇和決心。而此時,國際光伏發電市場開始勃興,大大刺激了多晶硅的市場需求。國際市場可觀的價格,促進了我國光伏産能的急劇擴張,2008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産量達到約260萬千瓦,佔世界産量的32.9%。
光伏産業圈內一夜暴富的傳奇故事,吸引了一大批淘金者進入這個行業,而不幸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期而至,動搖了多晶硅的價格基石。對於那些受暴利驅動、較晚涉足光伏行業的企業而言,他們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歲月的艱難,但那些較早涉足光伏行業的企業業績則依舊光鮮,以至於對決策部門發出的過剩預警置若罔聞,而這種盲目的樂觀反過來又影響到了決策部門。
到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逐漸轉暖,各國政府大力推廣太陽能政策的拉動效應漸顯,國內外光伏産業又開始呈現出強勁的復蘇態勢。但是這些並不能掩蓋我國光伏産業發展的隱憂:高速發展、瞬間創造巨大財富的背後,是産業整體發展水準低下的尷尬;光伏産業結構沒有得到本質改變,産品主要依靠出口,企業受國際環境影響較大;國內應用市場經過“金太陽”工程後雖有所擴大,但並未真正啟動。
2011年第一、第二兩個季度,國內光伏行業延續著上一年的熱情,投資節奏仍然處於亢奮之中,增産、擴容依然是光伏行業最熱的關鍵詞。儘管光伏經歷了2008年多晶硅的滑鐵盧般的教訓,仍沒能擋住新進入者的腳步。而地方政府或出於增加GDP的考慮,或出於低碳發展的需求,出臺了各式各樣的優惠政策,為光伏的發展推波助瀾:有18個省份號稱要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個城市宣佈要把新能源作為支柱産業。
而在第三、第四季度,一切似乎在瞬間出現了逆轉。隨著各上市公司慘澹季報出臺,以及國內外市場環境的風雲變幻,光彩 四溢的光伏行業頓時陷入一片黯然。當此之時,2011年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佈了其在2011年7月24日簽署的《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産、發展改革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後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産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餘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文件的頒布給了光伏業界一個大大的驚喜,讓翹首等待已久的業界如遇甘霖。
但是,光伏産業的元氣還未恢復,2011年底至2012年,國外“雙反”頻襲,停産企業頻現,相關項目擱淺的新聞層出不窮。
光伏行業開始舉步維艱。2012年上半年,近九成國內多晶硅企業停産,“裁員”風暴開始席捲國內光伏企業,一時間,光伏行業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