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指導開發的遊戲職業技能認定考試平臺正式上線。
據其官網介紹,遊戲職業技能認定考試平臺是針對遊戲相關從業者開展的技能認定項目,供有需要的人員登錄遊戲職業技能認定考試平臺報名考試。
目前,平臺已經開設了電子競技陪練師、遊戲陪玩師、遊戲語音主播、遊戲語音主持、遊戲音樂師、遊戲指導師6個職業技能考試項目。每個職業技能考試,都有對應的團體標準,通過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後即可獲得相應的技能認定證書。
諸如此類的遊戲職業認定並不在少數,例如,2022年6月30日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便發佈了針對“電子競技指導員”的評級評定。
目的:遊戲業態規範化的新嘗試
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官網介紹,遊戲職業技能認定是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針對遊戲泛娛樂從業者開展的技能認定項目。遊戲職業技能認定平臺致力於在遊戲泛娛樂産業生態中,發掘更多有能力、有技術的專業人才,為其打造行業從業者的上升階梯,從而為遊戲及其衍生行業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
在遊戲職業技能認定的考試科目中包含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等理論考試以及基礎知識問答和遊戲理解問答等實操考試。在報名條件上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滿18周歲或具有初中畢業及以上學歷。在報考的基礎條件上寫著:要具有較強的遊戲實力、良好的溝通能力、熱情的服務態度以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背景:遊戲相關衍生行業興起
遊戲相關業態中,陪玩服務尤為突出。在某電競明星選手的直播間,花相當於5萬元人民幣的平臺代幣可以下一個時長為一小時的陪玩單,從而購買電競明星一小時的陪玩服務。
當然這只是個例,但就記者觀察在某陪玩APP上陪玩一局遊戲的價格從最低3元到上不封頂。有不少職業選手曾言,打職業沒有做陪玩賺得多。
由此可見,陪玩行業收入頗豐,但根據中國法院網2023年的文章《代練平臺、遊戲通關,厘清案件中的法律與道德邊界》介紹:“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對遊戲陪玩並無具體定義,我國法律並未禁止提供包括陪伴聊天、陪玩遊戲等形式的虛擬服務,該群體在法律上仍處在灰色地帶。”
難點:陪玩和代練的界定如何劃分?
遊戲陪玩和代練之間界限模糊。遊戲陪玩是指陪玩主播為遊戲玩家提供的遊戲陪伴服務。而遊戲代練是指代打玩家為被代打者的遊戲賬號來提高遊戲段位的行為。在玩家的心中,後者因破壞遊戲公平性而備受爭議。
代練行為嚴重破壞了遊戲的公平競技環境,影響了其他玩家的遊戲體驗,並削弱了“防沉迷”系統的效果。與使用“遊戲外挂”相似,代練實際上是一種作弊行為,玩家通過支付費用獲得在正常遊戲過程中無法獲得的競爭優勢。這種行為不僅讓遵守規則的玩家感到不公,可能導致他們離開遊戲或被迫尋求代練服務。
更令人擔憂的是,未成年人可以通過成年人賬號進行代練,繞過防沉迷措施,進一步加劇了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問題。這些行為不僅侵犯了遊戲運營商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導致遊戲運營商面臨用戶流失、聲譽受損,甚至遭到用戶的“口誅筆伐”,所以市面上多數遊戲運營方對代練行為明令禁止。例如熱門遊戲《英雄聯盟》就曾發佈公告,認定“代練”是違規行為,違者將進行封停遊戲賬號處理。
但陪玩和代練在遊戲中目標殊途同歸,都是勝利,在陪玩平台中也會有“包贏承諾”等選項供用戶選擇。伴隨著陪玩成為一項得到了技能認定的項目後,與陪玩高度相似的代練行為是否合理化,成為難以調和的悖論。
隨著遊戲相關從業者數量的增加,遊戲衍生行業亟須正規化管理。健全的制度是遊戲衍生行業作為“藍海”發展的基石。遊戲衍生領域越來越多的認定和證書的出現,意味著了該領域逐漸步入大眾視野。然而,認定之後如何正確引導,如何從思想政治、法律常識到專業技術全方位提升遊戲相關從業者的行為規範和整體水準,才是遊戲和電競領域步入正軌的關鍵,而絕非“一紙證書”。(羊城晚報記者 陳旭澤)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