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邊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紐帶,繪就了一幅幅生動和諧的發展圖景。在這片風光旖旎的土地上,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特色産業蓬勃興起,文化交融中,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延邊大地絢麗綻放。
9月13日,由延邊州委宣傳部組織的“‘民族團結齊奮進同心共築中國夢’集中調研採訪團”來到敦化市。
走進敦化市歷史博物館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映入眼簾的是寫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墻,鮮明有力的文字,讓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瞬間涌上心頭。隨著不斷地深入其中,詳實的實物展示、逼真的場景模擬以及清晰的圖文解説等,無聲地訴説著從夏商周時期至民國時期敦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通過展現延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畫卷,深刻詮釋了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邃思想與豐富實踐。
該館館長史曉蕊介紹,今年7月19日,敦化市歷史博物館掛牌升級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館內精心設置了“華夏根脈·東疆相承”“戰火淬煉·血肉相連”“時代感召·團結相依”三個展區,主要陳列有敦化市歷史文物展(館內藏品300件),敦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民間藝術展等。作為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核八翼”全域體驗區其中“一翼”,該館先後接待了5000多名來自敦化市企事業單位的30多個研學團隊,其中包括市區中小學的學生1000余人,還有來自北京清華大學附中,哈爾濱、長春、吉林、延吉等地的研學學生。該基地先後被定為“吉林省科普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肩負敦化歷史文化傳播展示和課外教育研學等職能。
在敦化市第一中學,青春陽光的少年們懷揣著夢想與希望,穿梭在綠蔭繁茂、乾淨整潔的校園裏。夏日的陽光透過密集的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與少年們洋溢的笑臉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幅充滿青春活力的美好景象。在這片充滿了希望和知識的沃土上,他們勇敢探索,共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青春華章,讓夢想的種子在校園中茁壯成長。
敦化市第一中學校史館就“隱藏”在校園的綠蔭中,鬱鬱蔥蔥的樹木遮擋住了校史館的入口,為場館增添了一絲神秘氣息。
校史館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的文化長廊,展示了中共歷次會議以及敦化地區各個時期的英雄人物。“中華民族一家親,凝心共築中國夢”主題展廳,以圖文並茂的56個民族簡介展板,展示了各民族優秀文化、歷史成就和發展成果,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同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平臺。
敦化市第一中學校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于克強介紹,該校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利用學校紅色教育展室、校史館、文化園、走廊文化等把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在教育教學中深挖各學科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課堂,融入活動,融入環境,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敦化市勝利街道文苑社區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施“133”工作法,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奏響民族團結工作曲,推動轄區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敦化市勝利街道文苑社區社區黨委書記邵桂榮介紹,該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轄區總面積1.69平方公里,總戶數為9656戶,18640人,少數民族1022人,其中滿族483人,朝鮮族380人,回族121人,蒙古族30人,土家族4人,景頗族2人,錫伯族2人。社區通過“共用直播間”、幸福學堂、演講比賽、文藝表演等便民利民服務舉措,為居民搭建了交流互動的平臺,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了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該社區還推出了紅石榴照相館特色項目,免費為轄區居民提供粧造和拍攝服務,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變裝體驗。“我是漢族,今天在社區的幫助下,穿上了漂亮的朝鮮族服飾,我的心裏特別美。”轄區居民周勝榮高興地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區工作人員特別熱情,為居民們提供了許多特色便民服務,生活在這覺得特別高興。
據介紹,該社區先後獲得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社區”,省級“社區治理示範單位”、“僑胞之家”紅旗單位、“書香潤德”親子閱讀體驗基地、優秀志願者服務項目,州級民族團結示範社區、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市級“先進基層單位”等榮譽稱號20余項。
近年來,敦化市堅定不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主線,強化政治引領,加強宣傳教育,大力開展“三大提升”行動,持續增進各族群眾民生福祉;以打造精品為目標,高質高效推進體驗區、研學中心、互嵌式社區、示範學校、旅遊促“三交”基地建設,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李佳俐)
(延邊州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