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白山北坡腳下的二道白河鎮,有一個宛如人間仙境的地方——中華秋沙鴨公園。一個秋天的上午,我懷揣著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知的期待,踏上了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當我來到白河大街與園池路交叉口向南 200米處,中華秋沙鴨公園便映入眼簾。這個開放式的景區沒有華麗的大門,卻以其質樸的美吸引著每一位來訪者。
走進公園,首先感受到的是潺潺的流水聲。二道白河從長白山上奔流而下,貫穿整個公園,為這裡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河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點點銀光。沿著河邊漫步,微風拂面,帶來陣陣清涼,讓人頓時心曠神怡。公園迎接著八方來客,無論何時來到這裡,都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我來的正是時候,陽光灑在大地上,卻被公園中的綠樹和流水所中和,沒有了燥熱之感,只有一份舒適與愜意。
在小水壩北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一小兩座水車,緩緩轉動著,仿佛將我帶入了江南水鄉。水車旁的小水洼中,幾隻石蛤蟆栩栩如生,這裡成為了孩子們打水仗的樂園。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我的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不遠處是知音湖,一圈棧道圍繞著這個小湖。湖中鴨子成群,大都是綠頭鴨。它們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臥在旁邊的草叢裏打盹,一點也不害怕人,即使草叢和步行道很近,它們也不驚慌,悠然自得地享受著這片寧靜的天地。
走過知音湖,一座又短又矮的吊橋出現在眼前。吊橋雖然不高,但走在上面,腳下的溪流潺潺流淌,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刺激。我小心翼翼地走過吊橋,來到了文化走廊。這裡在一層近水邊,弧形展示墻分“善、勤、仁、德、信、道、誠、禮”8個主題,每個主題都用典故、成語、諺語等加以剖析詮釋,古色古風的展示墻,讓人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繼續前行,來到了屬相山。這是一個山下廣場,立有 12生肖的抽象版銅雕。遊人們都喜歡在這裡找自己的屬相合影,我也不例外,找到自己的屬相銅雕,開心地拍了幾張闔影。廣場地面上還有 12星座的浮雕,為廣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欣賞完小水壩北側的風光,我來到了小水壩南側。這裡是公園裏最大的湖,北岸立有石碑“長白山天池冷水魚種源基地”。站在湖邊,我期待著能看到中華秋沙鴨,這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説全球共有 3000多只中華秋沙鴨,其中在長白山有 200多只。中華秋沙鴨對棲息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它們通常選擇清澈、湍急、多魚蝦的河流等地帶。這些水域周邊要有茂密的森林,以便它們在繁殖期尋找合適的樹洞做巢,尤其是水質良好是關鍵因素,這也反映出它們對生存環境的高要求,也從側面印證了長白山水質之好才能吸引它們來棲息。在繁殖季節,中華秋沙鴨會尋找高大粗壯的闊葉樹,利用天然樹洞作為巢穴。樹洞距地面較高,這可以有效避免地面天敵的侵擾。中華秋沙鴨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雌雄雙方共同參與築巢、孵卵和育雛等過程,它們的繁殖期相對較晚,通常在每年的 4月至 5月。雌鴨每窩産卵一般為 8至 10枚左右。中華秋沙鴨是候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行為。秋季,它們會從北方的繁殖地遷往南方越冬;春季,又會返回北方繁殖地。在非繁殖期,中華秋沙鴨常常集群活動,少則十幾隻,多則幾十隻。它們警惕性非常高,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迅速飛走或潛入水中。這也是它們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
可惜的是,我沒有帶望遠鏡,無法確定湖中是否有中華秋沙鴨。不過,湖中棲息著三五成群的鴨子,還有那些游來游去的鴻雁,以前只是在歌曲中聽到了鴻雁這個名字,今天卻有幸讓我看到了鴻雁的真面目,野鴨和鴻雁在水中經常匯集到一起,玩得那麼開心那麼和諧,看了這些真讓我大飽眼福。繼續前行,我來到了卿泉。一灣噴涌旺盛的泉眼旁邊立有“鴨知泉”石碑,我不知道這是卿泉的別稱還是另一個泉。但無論如何,這眼泉都為公園增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在中華秋沙鴨公園,我仿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這裡的自然風光讓我陶醉,傳統文化讓我感悟。這個公園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更是一個讓人放鬆身心、回歸自然的好去處。中華秋沙鴨公園,這個長白山腳下的天然寶藏,將永遠留在每一個過客的記憶中。(莊吉春、胡兆意/文 黃敬亮/攝)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