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廣州越秀:寫好保護傳承大文章,延續千年城市文脈

時間:2024-07-22來源 : 廣州日報新花城作者 : 何鑽瑩

越秀山南麓見證珠水洶湧波濤,北京路古道穿梭歷史千年。作為廣州建城兩千年的城市中軸線所在地,千年不變的行政、軍事、文化中心,越秀區歷史文化遺産豐富、底蘊深厚。

1982年,廣州入選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此,越秀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與安排,在廣州市名城辦的指導下,積極探索以多部門共建共治的工作模式,打造共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新格局的經驗。

(北京路古道)

▎創新模式:開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幹部“夜校”

最近,人民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隊的黃愛民對歷史建築監管有了新考慮。人民街內歷史文化資源眾多。他認為凡施工區域內涉及歷史文化資源的都要履行相應的審批,作為執法人員,要對建設項目進行事中事後監管,確保歷史文化資源的安全保護。

而來自越秀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政策法規和監督檢查科的莫衍在文保工作中也有了新思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要推進活化利用的創新試驗,完善容錯機制,解除保守陳舊的工作方法。

……

這些新體會、新思路均萌發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幹部“夜校”。今年4月,越秀區開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幹部“夜校”,精心籌劃課程,組織案例推演,讓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繫,開展線下研學交流“以案説法”。

(結課儀式時,學員分享學習心得)

開班授課,是為實現對區內歷史文化的全域保護,是為建設一支優秀的文保人才隊伍,亦是為推動新質生産力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相比從前的定向培訓,此次“夜校”招募范更廣,其面向全區各部門、各街道的幹部開展,實現跨部門、跨專業教授。

培訓班邀請了11名省、市專家學者以及區職能部門的講師授課。課程圍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知識框架體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法律法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監管以及歷史文化名城活態保護利用。

除了專業講師,“夜校”還創新推出“學員為師”。學員從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來,他們將自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困難以及總結出的經驗、方法帶到課堂上,眾人圍繞其碰撞出更多奇思妙想,尋找出新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培訓內容既重理論,又注重實踐。講師帶著學員來到五仙觀、林克明舊居、北京路等地,讓學員身臨其境,學習體驗。針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兩條保護線,講師專門將文物本體修繕的程式、保護線內建設工程的程式等編成流程圖,具體而直觀地向學員們展示,手把手教學。

▎保護思路:從整體出發,實施全域保護

日前,為期4個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幹部“夜校”已結課。但這僅僅是越秀區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縮影。

作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市歷史城區面積達到20.4平方公里,越秀區涉及約9.2平方公里,幾乎佔全市的一半。長期以來,越秀區持續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其強調全域保護的思路。“不是要把城區建成標本,而是要完整保護城市的歷史文脈,讓古老的城區在當今社會發揮政治、經濟、文化宣教等作用。”越秀區有關負責人説。

越秀區注重規劃引領,編制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等保護規劃。目前,在廣州市名城辦的指導下,越秀區已完成全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騎樓街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為城市建設管理提供規劃遵循。

今年年初,“北京路、傳統中軸線(近代)文德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獲評2023年度廣東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項目一等獎。其保護規劃圍繞重保護、強管控、活利用三大核心思路。

重保護。越秀區找準歷史文化內涵,挖掘三片街區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銜接歷史文化資源紫線,遵循街區既有肌理,明確171公頃街區保護範圍;逐個梳理保護名錄,明晰三片街區保護要素。

強管控。越秀區嚴格遵循歷史文化街區高度控制、建築管控等要求;按照“紅線避讓紫線”原則優化道路系統,提出交通優化建議;補足基礎保障型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活利用。越秀區分區策劃活化業態,差異化導入文商旅産業,喚醒街區內在活力;基於《廣州傳統中軸線地區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制定傳統中軸線地區四大保護利用政策實施細則,推動以用促保。實施細則涉及廣州傳統中軸線地區的綜合更新、消防審批、容積率鼓勵、非中心區功能疏解等內容,作為建設實施管理依據,保障歷史文化街區良性生長。

保護工作有思路,有規劃,成效顯著。如今的北京路既保存了千年古道的風韻,也突出了傳統廣府文化的特色,還增添了豐富多元的時尚元素,儼然成為了廣州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行走在北京路上,既不乏時尚街區的體驗,也頗具穿梭千年之感。

▎保護工作:從點到面,由點及面

打開一張越秀區地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28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2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90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7個、尚未核定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64處……星羅棋佈的歷史文化資源宛如一顆顆璀璨明珠,散落全區。它們見證壯闊歷史,如今又迎來勃勃生機。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而最好的文物保護,是利用。此前,越秀區率先探索文物建築社會化運營管理,深挖文物建築的歷史文化內涵,因地制宜,形成多種模式,實現功能屬性靈活賦能與空間載體多樣改造相結合,讓文物建築煥發新活力。

(文德樓)

政府統籌+專題博物館模式。越秀區將中國共産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舊址建成專題紀念館,打造成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革命文物與文物建築保護有機結合。

政府託管+企業運營的模式。越秀區將萬木草堂、東平大押舊址等文博場館委託社會力量進行運營管理。萬木草堂被打造成康梁文化研究展示交流平臺、廣府文化活動公益場所,成功入選廣州市首批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東平大押活化利用項目獲評“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政企注資+一體運營模式(即政府與企業共同注入資金,實現設計、修繕、布展、運營一體化)。依託周恩來同志主持的中共兩廣區委軍委舊址的文物特色和歷史背景,越秀區通過政策扶持、功能置換等方式,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通過設置歷史專題展覽、歷史場景再現、軍糧體驗區等,將其打造成一個立體化的軍事文化綜合體驗空間,充分滿足參觀者沉浸式、互動性的需求,該項目成功入選“2022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學生在中共兩廣區委軍委舊址裏開展研學活動)

政府支援+社會力量模式。越秀區對逵園等私人物業,積極引導業主引入展覽、文創等新型業態,打造成集藝術展覽、文化休閒活動和時尚生活體驗為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從這棟小洋樓出發,帶動了整個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利用。

由點及面。當前,越秀區深挖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歷史文化價值,以海絲文化主題,緊密民生實際,結合社區微改造項目,計劃實施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歷史文化街區、海珠中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品質提升工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傳承,久久為功。在廣州市名城辦的帶領下,越秀區將不斷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形成由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騎樓街-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産構成的綜合完整系統載體,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積極成效,全力把越秀建設成為“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鑽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通訊員:鐘涌、李文博、胡強明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