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鴇護者”宋克明: 捍衛“鳥中大熊貓”

時間:2018-07-05來源:廣州日報

宋克明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同時也是一位大鴇(東方亞種)保護者。他曾經當過十年的村委會主任,後來因為在環境保護上的重大貢獻,先後獲得多個獎項,被國家生態環境部授予“綠色衛士”,國家林業局授予“綠色豐碑獎”,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被評選為第三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榮獲環保領域最高獎“地球獎”……

如今,已經54歲的宋克明,頭髮已經花白,甚至冬天還會因為支氣管炎經常咳嗽不止,但他仍堅持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保護大鴇。

有時人們問他保護大鴇與人類到底有什麼關係和影響?作為農民的宋克明,他可能説不出頭頭道道。但樸實的他覺得,大鴇和人類是一樣的,他只是想讓離家的大鴇“有家可歸”,在“家中”不受到傷害。

宋克明説,由於古代黃河氾濫,大鴇很早就從北方的蒙古利亞高原來到長垣的黃河濕地越冬,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現代。“大鴇和人一樣,是戀家的,只要它們能夠生存下去,就會一直帶著自己的子子孫孫到這裡越冬。”宋克明説。

為大鴇“正名”

宋克明告訴記者,大鴇(東方亞種)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能飛行的陸棲鳥類,這種大型的陸棲鳥類是草原的守護者。由於大鴇常常成群活動,古人認為它們總是整合七十隻在一起,所以在描述這種鳥時,用“七十”加上鳥,就組成了“鴇”字。大鴇的婚配屬於“一夫多妻”制,雄鳥和雌鳥只是在短暫的繁殖期才生活在一起。交配之後,雄鳥就另覓新歡去了。

其實,“一夫多妻”屬於鳥類的正常交配,只不過附加上人的“偏見”之後,才出現了對大鴇的“誤解”。“而現在,我們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大鴇,不要對大鴇有‘偏見’。”宋克明説。

越冬地不知“大鴇”存在

“每年3月,它們在越冬地集群,到內蒙古和黑龍江的繁殖地,10月末,大鴇南飛過冬直到次年3月再北歸。”宋克明介紹説,每年有5個月的時間,大鴇都會在長垣越冬,這也就給了盜獵者大量的時間去捕殺這種美麗的鳥類。

他告訴記者,由於棲息地破壞和人為獵殺和干擾,曾經伴隨農耕文明數千年的大鴇,目前瀕臨滅絕。而這片豫魯交界處的長垣黃河濕地,每年冬季就棲息著300隻左右的大鴇。

如今,“大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極度瀕危鳥類,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已將大鴇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在我國現存約800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他回憶説,曾經自己也不知道有大鴇這個物種,只是在巡護中碰到了一種“不認識”的鳥類,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個物種是大鴇。“十多年前的冬天,當時我接到舉報説毒害大雁,志願者一行人便迅速來到舉報地點,查獲了3隻大雁和一袋虎紋鳥毛,當時也沒法確定是什麼鳥類。”

他繼續説,半年後,他去北京參加一個野生動物保護會議,聽到專家講及大鴇,才明白那一袋虎紋鳥毛就是大鴇的羽毛。

“我們在大鴇的越冬棲息地,都不知道大鴇的存在,更別説別的地方了。”宋克明説,當他了解到這個物種正在滅絕,便意識到保護大鴇已刻不容緩。

他告訴記者,隨著環境的變遷,大鴇越冬的棲息地正在逐漸減少,灘塗變成了良田,濕地有了公園、工廠、飯店,再加上盜獵者的猖獗捕殺,大鴇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

與盜獵者的“戰鬥”

大鴇的越冬棲息地剛好地處豫魯兩省四縣交會處,當地農民有冬季撲殺候鳥的習慣,曾經300隻左右的大鴇,如今已經變成了不到200隻。大鴇數量逐年減少。

“電擊、投毒、強光燈、獵狗,這些都是盜獵者的捕殺手段。”宋克明介紹説,這些襲擊對於大鴇具有毀滅性。

2012年的秋天,有人舉報説在黃河灘地有人捉鳥,宋克明騎著摩托車一刻不停地出發了。當他來到舉報人所説的位置時,遠遠看到盜獵者正在撿拾毒死的野鳥,宋克明趕緊報警。盜獵者看到是宋克明慌忙拿起一編織袋鳥轉身就跑,宋克明大喊一聲隨即從摩托車上下來去抓盜獵者,盜獵者見就他一個人也不含糊地與宋克明廝打在一起,搏鬥中盜獵者拾起一塊磚頭砸在宋克明左肩上,宋克明仍死死地抱緊他,直到一個小時後接報的民警趕了過來,盜獵者最終受到制裁。

此外,2014年12月21日晚,志願者發現在豫魯交界的黃河灘上有人下毒餌。宋克明馬上帶領志願者,深入毒餌分佈區域進行仔細排查收撿。二十多天的時間,撿拾的毒餌達二十余公斤。找到證據後,投毒者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但是,儘管有著他與志願者堅持不懈的巡護,但仍然沒有辦法阻止大鴇數量的減少。“其中有一隻大鴇中毒後,我們送到野生動物機構救治,但大鴇野性很強,不吃不喝,幾天后就死亡了。”宋克明説,這只大鴇被他們製成了標本,一直警醒著他們去保護大鴇。

保護大鴇也保護濕地

宋克明帶著記者來到大鴇棲息地,指著黃河邊的耕地説,那片耕地曾經是一片灘塗濕地,也是大鴇棲息的地方,儘管已經變成了耕地,但大鴇每年還是回到這裡越冬。“對於大鴇來説,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鄉。”

他説,隨著環境的變遷,大鴇的“家鄉”也開始有了更多人類活動的區域,耕地、風景區、新修的公路等,都在影響著大鴇活動棲息的區域。“我們希望,能夠在保護大鴇的同時,保護大鴇的‘家鄉’——黃河濕地,讓大鴇能夠有家可回。”宋克明舉例説,曾經在南韓有過這樣一個野生保護的成功案例,一個村莊為了防止鳥類糟蹋莊稼捕殺鳥類。當地的鳥類也成了瀕危的物種。而經過當地環保人士和機構的努力,漸漸地改變了當地農民的觀念,通過保護鳥類,吸引到來自全球各地的鳥類愛好者前來旅遊,當地人的收入翻倍增加,人與自然也達到了一種和諧共處的狀態。

“我們期望也能夠讓大鴇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中生存棲息。”宋克明説,如今,他正致力推動讓長垣成為“中華大鴇之鄉”,通過鳥類愛好者的到來,拉動大鴇棲息區域農民的收入,也同樣讓大鴇保護不會成為“無根之水”,實現持續的保護髮展。

他強調,如今在大鴇仍處於“瀕危”的狀況下,保護還是第一位的,如果大鴇已經滅絕,再談“可持續發展”就顯得為時已晚了。

“現在還離不開我”

幾十公里沿著黃河的公路,宋克明看著沿途耕地和環境的變化,也同樣感嘆著大鴇的未來。

“不知今年大鴇會不會受到影響。”宋克明説,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當地的農民都開始採用光的反射來驅趕鳥類,而不是之前用捕鳥的網或毒餌。大鴇棲息地的四個縣,都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經常四縣聯動一起巡護保護黃河濕地的鳥類。

“志願者是最辛苦的,每天晚上巡護200公里,光一輛車的油錢就要200元,全都是自掏腰包。”他告訴記者,為了環保奔走了二十多年,他只靠當地的小生意能夠維持生活,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環保上。“由於多年在河邊巡護,濕氣大,我現在也有了支氣管炎的‘職業病’。”宋克明笑著説,志願者來來走走,只有他和幾個骨幹在一直堅持。“保護大鴇已經刻不容緩,我也想退休,但現在還離不開我。”

對於家人,宋克明還是帶著歉疚的。他回憶説,女兒考上大學要他一起去北京,結果由於當時發現有毒餌,需要排查收撿,走不開,他只好將女兒送到了鄭州就趕了回來。“別的家長都是將孩子送到學校,而我卻只送了一半路。”

説完,他講話聲戛然而止,一分鐘之後,他深呼了口氣,才繼續説:“你們可能覺得一個物種滅絕,對人類沒有什麼影響。我雖然説不太清楚,但我堅信這件事情的意義重大。”

宋克明的“巡護日記”

2016年02月03日

“保鴇反盜獵·夜間播報”:2016年2月2日國際濕地日,23:10,保鴇志願者夜間巡護時發現,在蘆崗某村西南角,有人帶獵狗、礦燈,報警後派出所迅速出警已經追上了盜獵者。具體情況暫未知。另一隊志願者正在其他地方巡護,似乎有聽到槍聲盜獵斑鳩。

2016年01月29日

“保鴇反盜獵·緊急夜報”1月28日23:20左右,河南長垣志願者在蘆崗馬佔附近發現五輛盜獵摩托車和五隻獵狗,情況異常危急!6名巡護志願者已合力抓獲1名盜獵分子、2輛盜獵車,繳獲野山雞數只,獵狗一條,目前已上繳長垣蘆崗派出所。盜獵者匆忙逃跑時掉入河中,現已安全!志願者安全無恙,請放心!……(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責任編輯:君君)

推薦新聞

三隻松鼠:打造新時代新經濟改革名片
時間:2018-07-12來源:中國網
誕生於蕪湖的三隻松鼠,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代表著“網際網路+”風潮中創新創業的標桿,成為新時代不斷創新的改革名片。
匹克球星世界行,德拉維多瓦空降羅馬
時間:2018-07-12來源:中國網
伴隨著亞洲站的落幕,#2018匹克球星世界行#來到了歐洲,羅馬。在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世界古城,匹克球星德拉維多瓦也用自己親和的一面為這座歷史名城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