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大熊貓幼崽胃中有奶 網友“淚目”
被發現于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一河灘處,疑因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落水溺亡
新京報記者昨日從成都市林業局獲悉,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隻死亡的大熊貓幼崽,經判斷可能因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該大熊貓幼崽不慎落水溺亡,後隨洪水衝至河岸淺灘處被發現。
溺亡的大熊貓。 鐘欣攝
“胃裏有奶讓人難受,熊貓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了……”因溺亡大熊貓只有半歲,檢查時發現其胃裏有奶,網友直呼心疼。專家表示,應盡力改善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使其野外生存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大熊貓幼崽疑為溺亡
“管護人員巡視時在淺灘上發現大熊貓時,已經死亡”昨日下午,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保護區內已經連續多天暴雨。另據成都市林業局發給記者的一份關於此事的情況説明也顯示,四川連日來持續遭受今年入汛後強度最大、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
根據該情況説明,7月3日,黑水河自然保護區管護人員張學良沿大邑縣西嶺鎮雲華村小河子溝區域進行巡查觀察。13點30分左右,巡查到雲華村9社磨子坡處,在小河子溝的河中央河灘上,發現一隻已經死亡的大熊貓幼體。
大熊貓溺亡現場。 鐘欣攝
張學良當即報告了黑水河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保護區管理處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並將這只疑似遭暴雨後被洪水溺亡的大熊貓幼崽屍骸送到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會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專家連夜檢查處理。
據鑒定報告,死亡大熊貓情況如下:幼崽,半歲左右,雌性,體重14.25kg。頭部有2處皮下出血,下頜出血,肺部有大量氣泡,胃內有奶,腸道內有已消化的竹葉,脾臟有少量出血點,其他臟器無肉眼病理變化。診斷為溺水死亡。判斷可能因2日的暴雨導致山洪暴發,該大熊貓幼崽不慎落水溺亡,後隨洪水衝至河岸淺灘處被發現。
保護區加強巡護監測
“胃裏有奶四個字看得心裏難受,半歲大的崽,30斤都不到,可憐的熊貓媽媽再也找不到寶寶了……”大熊貓幼崽遇難的消息發佈後,許多網友關注並對大熊貓幼崽遭遇不幸心痛,還發流淚表情表示哀悼。
網友表示,母熊貓受孕不易,熊貓數量因此稀少,在野外生存非常困難。同時近期四川遭強降雨,山洪地質災害的風險高,危害大,希望野外巡護人員注意安全,也希望野生動物能躲避危險,悲劇不再發生。
昨日下午,成都動物園一名工作人員稱,在園內獸醫院醫生會同專家做出溺亡的鑒定後,對大熊貓幼崽屍骸如何處理暫不知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司的負責人回應當地媒體稱,對於這只死亡的大熊貓,保護司將調查清楚死亡原因,大熊貓屍體解剖供科學研究,其皮毛將做成標本供宣傳教育。
大熊貓溺亡現場。 鐘欣攝
成都市林業局發佈通報稱,目前正是暴雨季節,成都市各級林業部門將切實加強汛期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加大安全監管監察力度,暢通資訊預警預報渠道,及時排查治理隱患。提醒要求在山區作業的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確保人身財産安全的同時,加強巡護監測,及時掌握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野生動物棲息狀況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置。
■專家説法
專家:大熊貓幼崽尚無野外獨自生存能力
“大熊貓因生存需要,是具備涉水能力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大熊貓保護專家昨晚告訴新京報記者,熊貓本身會有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地質災害如山洪、泥石流等,年輕體壯的熊貓具備較強的規避風險的能力。但被發現的死亡大熊貓幼崽半歲,相當於人類不到兩歲,沒有斷奶,按照生存發育情況來看,它還沒有野外獨自生存的能力。
對於是否可以用監測的方式來保護野生大熊獨,專家表示,目前野生大熊貓數量為1800余只,主要分佈在四川、甘肅及秦嶺一帶。嚴格意義上大熊貓是獨居動物,成年熊貓之間都會有一定的棲息距離,不在一起生活。一隻熊貓的棲息地,也就是它的家,大概在4至10平方公里之間,每當繁殖季節或有遷徙,活動範圍就更廣,給野生大熊貓種群及個體監測帶來較大難度。目前,相關領域科學家將科研重點指向野生熊貓種群數量調查、性比、遷移模式、繁殖策略等研究開發新型監測方法上。
據介紹,野生大熊貓一般都生活在保護區內,每個保護區都有自己的管理體制,按時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巡查跟蹤,但不會有太多的人為干預。他稱,監管、檢測、巡線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杜絕盜獵、砍伐等人為破壞行為最有力的保障。每當遇到生病的大熊貓將會進行救治再放回大自然。
“保護大熊貓最根本是要保護它的生存環境”,專家認為,目前人類要做的努力就是要改善它的棲息地,讓野外的生存地得到保護。比如最直接的建立生態走廊,將破碎的棲息地和比較大的棲息地連接起來,便於基因交流繁衍。另外還要對當地居民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讓他們也加入大熊貓保護行動中來,他們才是離大熊貓棲息地最近的人,當他們具備更強的保護意識,對野生大熊貓保護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熊貓溺亡現場。 鐘欣攝
■盤點
野外大熊貓死亡事件
死於同類相殘
2007年2月19日,大熊貓“祥祥”的屍體在野外雪地上被意外發現。經推測,它是與野生大熊貓在領地和食物爭奪中,從高處摔下導致嚴重內傷致死。“祥祥”2001年8月25日出生於四川臥龍,係人類首只被放歸野外的圈養大熊貓。科學家們計劃用大量繁殖的圈養大熊貓補充野生種群,“祥祥”在數以百計的大熊貓中被選中。
死於人類捕殺
2014年12月31日,雲南昭通市水富縣森林公安局警方在水富縣太平鎮吳某某家中查獲疑似熊貓肉8.5公斤及一批冰凍的野生動物死體,經DNA鑒定其中疑似熊貓肉製品來源為大熊貓。隨後警方逮捕了家住昭通市鹽津縣的農民王某兩兄弟,查獲大熊貓皮一張,獵槍2支,大熊貓頭骨、腿骨、油脂、熊膽等。被捕的兩兄弟説,是因為發現自家羊圈內的羊被野生動物咬死,帶著獵槍和獵犬在森林中追到一隻野生動物,獵殺後發現是大熊貓。之後他們分別將大熊貓肉和大熊貓腳掌出售。
死於動物攻擊
2016年9月27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第一批野化放歸個體大熊貓“和盛”在野化放歸期間死亡。據了解,大熊貓“和盛”在回歸山林之前已通過熊貓基地和熊貓谷階段的野化適應訓練,身處野外環境2個月後,“和盛”所佩戴的GPS項圈發出報警信號,隨後發現其已死亡身體有明顯外傷。專家確認,“和盛”是由於遭受不明動物攻擊,造成全身性細菌感染而導致敗血症致死。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張彤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