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技術預測天氣,提前做好防範措施,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大數據平臺提供糧食安全、土壤污染防治、病蟲害預警等方面的資訊,確保農業生産安全高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産品開展品質追溯,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農産品品牌效應……目前,以農業大數據為代表的涉農數據資源在農業生産領域應用越來越豐富。
以多地實踐看,加強涉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對農業生産積極作用十分明顯:
從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管理水準看,通過收集和分析農業生産過程中各種數據,如土壤濕度、氣溫、降水量等,可實時監測調整農業生産活動,確保作物生長的最佳環境。
從優化資源配置和決策支援看,農業大數據可助力農業管理作出更科學的決策。比如,通過對市場供需、價格波動等數據的分析,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和規模,避免盲目生産導致的市場風險。
從智慧農業建設看,物聯網等新技術結合涉農數據資源,可實現農業生産的智慧化管理,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和産量。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中,同樣需要大數據在農産品加工與流通領域的重要支援,優化供應鏈管理,減少損耗,提高經濟效益。例如,黑龍江的北大荒集團實施農業數字孿生試點建設,高效整合運用涉農數據,通過實時態勢感知、超實時虛擬推演和全程交互反饋,實現對農業生産過程的全面感知、控制指令的實時和高效傳輸,實現農業生産智慧、高效、可持續。
但應看到,加強涉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目前還存在數據共用機制不健全等短板。比如,部分偏遠山區仍採用陳舊的數據收集與推廣模式,無法整合農業數據,甚至形成“數據孤島”。又如,儘管有大量的農業數據産生,還存在數據沒有被充分挖掘和應用,線上線下産業鏈和數據共用平臺不健全,各領域和層面的數據較難融合的問題。對此,應多角度著力。
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注重圍繞涉農數據資源建立健全數據共用機制,健全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形成各部門各單位間數據橫向打通、縱向貫通的格局。以縣域為單位,構建多源、多級、多專題的鄉村基礎數據庫,實現縣域內農業農村數據資源與多部門涉農數據資源的共用。例如,在浙江上杭,當地打通省、市、縣數據平臺,“單點登錄”實現全省“一號通認”,實現相關係統數據回流,保證數據的及時性。
加強數據匯聚治理。建立全縣數字鄉村要素資源目錄體系,匯集全縣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以及鄉村振興等全過程數據和相關主題數據庫,形成鄉村數據底座。加快完善鄉村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實行動態管理。利用航空航太遙感設備、測繪無人機、農業物聯網和各類傳感終端,推動涉農數據資源空天地一體化自動採集等,推動主體、資源、産品等各類涉農數據匯聚共用、統一賦碼,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時旸 馬維維)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