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上,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新穎亮相,集中展現了數字科技促進産業鏈創新發展的成果。業內人士認為,數字科技在産業鏈的賦能作用日益顯著,不僅是未來供應鏈競爭的重點方向,也將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各方長期共贏的“砝碼”。
數字科技賦能産業鏈創新
在鏈博會數字科技鏈展區的BrainCo強腦科技展臺前,一位手臂殘疾人士通過使用智慧倣生手完成了自己的軟筆書法作品。
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BrainCo智慧倣生手是一款腦機介面技術與人工智慧演算法高度整合的智慧産品,可以通過檢測佩戴者的神經電和肌肉電信號,識別佩戴者的運動意圖。這一産品能夠實現5根手指的獨立運動和手指間的協同操作,滿足上肢截肢患者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用手勢,並能像控制自己的手一樣靈活地控制假手動作。
展區內,可以提高編程效率和代碼品質的惠普Z系列AI一體機;能夠製作拿鐵、美式等飲品的xbot咖啡機器人;利用空間計算、3D模型及空間視頻等技術創造全新購物體驗的淘寶Vision Pro版……一個個創新産品讓參觀者們深刻感受到了數字科技賦予日常工作生活的全新體驗。
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成表示,通過不斷迭代迴圈,人工智慧已逐步實現去平臺化,基於大量數據和優質大模型,企業積累了用於解決各類問題的演算法庫。比如,隨著人工智慧模型和數據的不斷修正,通過人機協同,工廠裏現在一個人可以遠端控制8台設備,人力需求下降了85%。
聯想位於安徽省的筆電研發製造基地,帶動了70余家供應商企業在周邊聚集,形成了“4小時生態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智慧製造的“世界燈塔工廠”,引領了生態鏈企業的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關偉表示,聯想一方面推動國內産業生態完善,另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利用數智化手段統一配置和管理前瞻性研發、部件和整機設計、原材料採購、製造、物流網路,充分整合各地科技産業優質資源,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比如聯想自主研發的iChain供應鏈智慧體,利用實時數據促進産業鏈協作,將決策效率提升了30%,工作流程週期縮短了50%。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孔繁華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拓寬了各行業未來的選擇,將會對內容生成、辦公輔助、産品升級、智慧場景等多個領域産生革命性影響。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在企業供應鏈各環節的滲透率顯著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數字經濟成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內容、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增長點。
人工智慧大量融入我國數字科技企業發展藍圖的根基,在於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搭建和加速升級。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工智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7.8萬件;全球首條400G全光省際骨幹網鏈路正式商用,IPv6網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5G行業融合應用已融入74個國民經濟大類。
新技術緊密“連結”全球市場
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不僅走在了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前列,創新技術的加持也讓中外市場的連結更加緊密,不僅實現了國內外市場的“雙向奔赴”,也大大拓展了全球市場空間。
由此,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鏈”和“創新鏈”成為眾多中外企業的共識。
在科大訊飛展臺,記者體驗了搭載科大訊飛智慧音效系統、多語種語音助理的奇瑞星紀元ET(國際版)汽車,車內的語音助理支援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15種語言的語音互動,助力該款汽車“走向世界”。
“隨著中國新能源智慧汽車‘出海’步伐加快,多語言車載語音需求持續爆發增長。”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説,科大訊飛的多語種車載解決方案已能支援23種海外語言,預計今年産品交付量將超過100萬套。
當前,中外企業正積極加強供應鏈合作,拓寬合作廣度和深度,而“智慧鏈”與“創新鏈”成為未來長期共贏的新模式。比如,麥當勞中國與合作夥伴共同發佈了“一箱一碼”智慧供應鏈新成果;霍尼韋爾在鏈博會期間與中國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一同探索綠色甲醇制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産能開發,並探討將産業鏈合作延伸至亞洲地區。
“思愛普將AI與業務流程、運營管理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企業內部與行業數據,讓決策和運營更卓越、更智慧,讓商業社會更高效。”思愛普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業務官駱才説,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加快全球化步伐,數字化成為助力企業實現全球化發展的關鍵。通過技術創新和産業鏈優化,企業可以從容應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構建更穩健的運營模式,提升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上世紀90年代,大量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通過幾十年的開拓和深耕,與中國企業形成了緊密合作,除助力中國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外,也通過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共同出海走向世界。
“起初,我們助力中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幾年隨著這些中國企業全球佈局越來越大,我們也隨之進入了南美洲、中東及亞洲等其他地區,並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克諾爾軌道系統中國區總裁畢光紅説,“我們將供應鏈紮根中國市場,志在與中國企業一道開拓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多位中外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高度重視技術創新、低碳技術和數字化轉型,且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帶來無限市場機遇,更為全球供應鏈注入了全新價值。
“創新鏈”建設還需系統佈局
不過,運用創新技術進行固鏈強鏈,並實現規模推廣的背後,還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基礎數據不足、數據治理難點多、研發和運用演算法技術成本高、人才資源欠缺等因素,就影響了數字化應用工具的規模化落地。
業內認為,基於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數字化應用尚缺乏産生較高效益的場景。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宋雨倫表示,如何將創新技術巧妙融入産業鏈整體創新和跨行業服務是行業應用的重點和難點。從目前來看,新技術的應用尚未讓企業獲得較理想的投入産出比,這會導致企業在推廣新技術、産業升級換代過程中面臨挑戰。同時,新技術在各地的應用效果也參差不齊。
王成説,企業應在數據品質高、價值大的場景領域進行重點攻關,形成能夠承接産業鏈上游演算法和下游場景相結合的工程落地能力,將演算法與市場需求充分融合,才能讓技術産生效益。
與此同時,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也成為數字化升級的部分隱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哪項新技術得到應用,都要從産品試驗到推廣的全流程中推行最高的倫理道德標準,嚴格遵守用戶隱私保護、數據跨境規定等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
新蛋集團中國區副總裁路娜稱,企業對於數據管理等問題應持開放學習心態,充分了解國內外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發展自身創新業務的同時保證合規合法。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副所長宋穎昌認為,需進一步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製度,既要注重網路資訊安全,又要注重産業鏈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韌性,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防範系統性風險,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表示,應充分挖掘數字經濟、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加快探索人工智慧技術的産業應用。建立相容並包的數字經濟生態圈,進一步賦能産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