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鏈式改造”潮涌南粵 數字轉型奔騰向“新”

時間:2024-11-04來源 : 經濟參考報作者 : 劉宏宇 張娟

當前,廣東正掀起“鏈式改造”熱潮,點燃戰略性産業集群(指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的蓬勃動力。“鏈式改造”旨在通過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現有産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提升産業鏈的韌性和供應鏈的安全性。“鏈式改造”到底應該怎麼改?記者近日深入珠三角“鏈主”企業,感受發展新模式帶來的新氣象。

一家鏈主企業激發的“鏈式改造”

近年來,廣東省提出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鞏固智慧家電、汽車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優勢,推動半導體與積體電路、智慧機器人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創新發展,培育壯大一批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不斷強化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抗衝擊能力,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十月初,廣東順德北滘,馬龍生産基地,美的微波爐磁控管總裝黑燈示範區。數百台庫卡機器人“不知疲憊”地揮舞著手臂,在不同的生産節點靈活作業,精準完成了每一個生産步驟。中央大螢幕上,各條産線的運作狀態及生産數據正不停地閃爍跳動著。

此前,一批技術員們已通過實現自動化徹底突破、工藝變革、空間佈局優化、製程可靠性管控、品控AI、智慧物流六個維度,與總裝現有數字化、自動化系統結合,打通各維度“最後一公里”,實現總裝車間邁入“黑燈時代”。

“磁控管是微波爐最核心部件,堪稱‘大腦’。美的製造的磁控管全球市場佔有率已達到50%。”磁控管廠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磁控管廠有800余臺自動化設備,包括機器人、自動輸送線、智慧倉儲等設備,覆蓋物料生産、物流、品質檢測、動力等製造價值鏈。自動化率達85%,萬人機器人保有量達1553台,累計替代人600多人。

“我們已全面取消了物料倉。”美的廚電産業集群負責人夏國才説,通過數字化改造,磁控管廠的物料週轉時間由4天降為4小時,智慧倉儲系統的應用降低了80%的倉庫面積。與此同時,磁控管廠的供應系統已經與上游的供應商實時對接,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已經發生了徹底變化。

“以前供應商發多少貨需提前至少一天與我們對接,而且常常通過郵件等落後方式,既耽誤時間也容易産生呆滯現象,因為生産計劃經常會發生變化。”夏國才説,以前工廠門口“車滿為患”,甚至有些貨車因為插隊造成運輸混亂。上下游數字化對接之後,供應商對什麼時候送貨十分清楚。“比如,上午10點在我們這邊總裝上線,供應商只需8點送到貨就行了,他也不能提早送,因為我們現在料倉基本取消了,只有一個很小的倉庫。”

廣東美的廚房電器製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産微波爐、大烤箱、小烤箱、蒸烤爐四大産品群,其中微波爐年産量超過4000萬台,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0%。圍繞著美的,在珠三角已經形成一個世界級的廚電産業集群。

美的是廣東省廚電産業集群發展的“鏈主”企業,在廣東美的廚房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的上游,各類大小供應商多達600余家。近年來,美的不僅自身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同時以上下游協同理念為主線,構建基於數字化服務能力的廚電産業集群平臺,賦能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

夏國才説,截至2023年底,通過第一批數字化改造,美的廚房電器産業集群平臺已接入上游供應商企業130家;第二批數字化改造正在進行,將於未來兩年內再推動200余家供應商製造企業連結到數字化平臺。

“依託數字化供應鏈打通重點産業的産業鏈‘內迴圈’,實現補鏈、強鏈、延鏈。上游供應商連結入美的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後,數據實時共用,供應商生産的零配件直接從其車間拉到美的工廠組裝,實現免檢。”夏國才説,傳統供應鏈模式下,美的接收供應商的零部件後,還需再對産品品質進行抽檢,消耗了人力和物流時間。通過數字化大平臺,上下游實現了“生産互信”,上游的工廠實際上已成為美的自身的生産車間。

美的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數字化改造,供應商品質協同效率從30%提升至50%,供應商庫存呆滯率降低26%。

發揮“鏈主”引領作用  著力破解“三不”痼疾

美的集團是家用製冷設備、廚衛電器、生活電器三大産業集群的“鏈主”企業,肩負著引領各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任。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供應鏈、製造、銷售和産品開發每一個企業運營環節,都面臨複雜的程式和龐大的規模,美的每年從超過8000家供應商採購價值上千億元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並向數萬家中小型零售商和其他客戶銷售超過200個品類的産品,因此數字化對於公司運營至關重要,集團內有超過5000名專業人員致力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作為“鏈主”企業,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夏國才説,成百上千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他們在數字化改造的進程中面臨著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等三大共性難題。“許多企業不知道什麼叫數字化轉型,讓他們拿出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來進行數字化改造,他們大多不願改、不敢改、不會改。一些企業甚至是小作坊,技術薄弱,數字化改造的投資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成本壓力。”夏國才説。

美的數字化團隊通過深入走訪調研,發現中小型企業目前普遍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困難:市場波動引起的預測模糊導致其決策困難,內在的組織架構不完善導致其數字化轉型動力不足。

除了技術門檻高與成本高昂,許多企業還有許多其他的擔心。如存在不確定性,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並不一定能夠立竿見影,中小企業擔心這樣的投入無法帶來預期的效果;擔心安全風險,數字化轉型可能會涉及數據的存儲和傳輸,一些中小企業擔心數據洩露或存在被駭客攻擊的風險。

“我們主要通過‘幫、扶、帶’,解決‘三不’難題。”夏國才説,“幫”,就是借助和利用美的廚電與美雲智數共同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幫上下游企業一把;“扶”,就是通過技術和政策引導支援扶一程;“帶”,就是發揮集群龍頭骨幹企業引領示範作用,帶動集群內中小型企業數字化轉型。

廣東恒美電熱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東恒美”)是美的廚房電器産業鏈的核心供應商之一,主要從事發熱管等廚電配件的生産。早在5年前,這家企業開始涉足數字化改造。“數字化改造的意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領導。”廣東恒美數字化負責人胡家林説,公司老闆是一位“80後”,在參觀了其他企業的數字化工廠後,觸動很大。“其他企業的數字化工廠車間規範有序,現場數據一目了然,老闆意識到企業也有很多可提升之處。特別是競爭對手在進步,自己不能停滯不前,必須要做數字化轉型。”

資金是支撐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廣東恒美獲得數字化改造的第一筆資金800萬元,主要得益於政府推出的“數字貸”政策。佛山全國首創“數字貸”工程,旨在有效滿足製造業企業數智化轉型中的資金需求,激發製造業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積極性、主動性。由財政給予獲貸企業100%的全額貼息,貼息期限最高3年,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除了資金,美的集團為廣東恒美提供了數字化轉型諮詢方案。”胡家林説,在“資金”和“方案”雙輪驅動下,公司數字化改造的1.0版已取得初步成效,庫存成本大幅降低。“以前每800萬元的發貨量,庫存成本在400-500萬元之間;數字化改造後,庫存成本降到了200萬元,同時銷售額也持續增加。”

“我們已經初步嘗到了數字化改造的甜頭。”胡家林説,一開始總擔心數百萬元的投資“打水漂”,但數字化改造的成效是明顯且實在的。企業現在已經堅定了數字化改造的決心,將繼續推進數字化改造的2.0版,並且計劃將自身成功經驗複製到上游的30多家企業。

“數字化轉型不一定成功,但不進行數字化轉型一定會被淘汰。”胡家林坦言。

像廣東恒美一樣,許多上游供應商企業在美的的幫助下,通過數字化改造獲得了切實紅利。駿達電子有限公司通過打造數字化工廠,産品合格率提升5.3%,産品生産平均週期降低4.26%;欣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建設數字化車間,提高了生産效率,節約人工29.1%,能源利用率提高9.97%,産成品單位成本下降2.38%。

記者調研中注意到,作為産業鏈的“牛鼻子”,“鏈主”企業對於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至關重要。一方面,“鏈主”企業要當好産業鏈的“排頭兵”。美的是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目前已經擁有5家“燈塔工廠”,數量領跑全省製造業。如位於廣東南沙的家用空調工廠經過數字化改造後,運營成本降低23%,生産效率提高36%,同時在全球多個生産基地快速推廣“燈塔工廠”經驗。

另一方面,“鏈主”企業要利用自身經驗和技術為上下游産業鏈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美的集團打造的“美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對以美的為“鏈主”的家電製造、工業裝備、機器人等上下游企業進行協同和賦能,接入工業設備400萬台,打造工業App超1200個、服務企業47萬家,整體提升了供應鏈數字化水準。

目前,美的集團的智慧製造能力與高效供應鏈相結合,能夠迅速響應客戶需求,使生産與客戶需求相匹配,提高生産效率並降低庫存。國內市場從下單到交付的平均週期,由2021年的21天減少至2023年的12.5天,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從戰略合作到深度融合  産業集群發展勢頭良好

廣州,黃埔,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芯半導體”)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訂單飽和,産品供不應求。”粵芯半導體創始人、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衛站到辦公室的窗邊,指著對面的工地,十分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第三期,計劃投資超過162.50億元,加上前面兩期的投資,總投資將超過300億元。”

“粵芯半導體一、二期項目均已建成投産,實現了廣東省、廣州市自主培養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從‘0’到‘1’的跨越。通過既有項目高速度、高品質的投資、建設與運營,公司已形成千人級規模的專業團隊,建立了完備的技術儲備和智慧財産權體系,獲得行業頭部客戶的信任和合作,得到了業界的充分認可。”陳衛説。

2018年,隨著粵芯半導體在廣州的落戶,150余家上下游企業伴生而來,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産業鏈應運而生。作為廣東省積體電路産業鏈的“鏈主”企業,粵芯半導體不斷強化産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與深度綁定,加強本土産業鏈上下游互通有無、深度融合。

在橫向上,粵芯半導體協同省內外創新資源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牽頭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聯合高校與研究所進行核心技術攻關,破解技術難題。同時圍繞産業鏈穩鏈補鏈強鏈控鏈,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大重要産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工程化、産業化突破。

在縱向上,粵芯半導體以産品和研發為紐帶,強化産業鏈資本聯動和産業聯動,通過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合作,聚焦關鍵特色工藝技術,進行設備、材料及零部件共性技術開發和中試,培育出具有規模競爭力的産能和産品。採用定制化代工的運營策略,加強與終端應用企業合作,推動與工業和汽車行業雙向賦能,並聯合廣汽研究院和廣汽資本共同成立“國産車載晶片智造協同培育平臺”,解決汽車産業的“缺芯”難題。

記者注意到,陳衛還身兼多個身份:廣東省積體電路行業協會會長、廣州市半導體協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産業聯盟創會理事長。“沿著珠江東西兩岸,廣東省的半導體積體電路産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喜人。”陳衛説,深圳、東莞、橫琴、南沙等地均發展迅猛,全省的相關企業數量或已達千家。

“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早在2020年,廣東省就描繪了産業發展“藍圖”:鞏固新一代電子資訊、智慧家電等10個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優勢,推動半導體與積體電路、智慧機器人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創新發展,培育壯大一批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

廣東省提出,到2025年,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以數字化引領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

自2020年開展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培育以來,廣東省把“藍圖”具體化為“施工圖”,持續優化集群發展策略,不斷提升戰略性産業集群治理水準,推動“資源要素向産業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産業集群傾斜、工作力量向産業集群加強”。集群發展呈現出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態勢,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各地市也因地制宜、錯位佈局,集群發展亮點紛呈,形成了“8372”發展格局。

“8372”發展格局,即8個萬億級産業集群(新一代電子資訊、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綠色石化、現代農業與食品、智慧家電、軟體與資訊服務、汽車)、3個五千億至萬億級産業集群(新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數字創意)、7個一千億至五千億級産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安全應急與環保、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精密儀器設備、鐳射與增材製造、前沿新材料)和2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智慧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資訊)。

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戰略性産業集群實現增加值5.49萬億元,增長5.2%。其中,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實現增加值4.75萬億元,增長4.6%,佔GDP比重三成半,立穩廣東産業“頂梁柱”;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實現增加值0.74萬億元,增長9.2%,積體電路、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領域涌現更多的全國領先細分産業集群。

“目前,積體電路、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人工智慧、生物製造、未來能源、低空經濟等未來産業佈局有序推進,新動能加速成長壯大,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打造數字轉型“廣東樣本”

戰略性産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援,作為廣東省晶片産業鏈“鏈主”企業的粵芯半導體對此深有體會。

“來一個地方落地,主要看營商環境。粵芯半導體一二三期項目,政府敢於擔當,給予‘信任籌建’,用了18個月即投産。對企業而言,早投産早産生經濟效益,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陳衛表示。

“無論是在工作機制、跟蹤督導方面,還是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方面,廣東省都為戰略性産業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援。”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戰略性産業集群建設,2024年,廣東省財政專項資金安排113.09億元支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重點用於産業有序轉移、企業技術改造、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創新能力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

談及發展戰略性産業集群的挑戰,該負責人表示,廣東省推進新型工業化佈局早、速度快、總量大、體系相對完整,面臨的有利條件總體強于不利因素。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推動廣東省産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建設製造強省,關鍵在於能否解放和發展新質生産力,能否徹底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打造新優勢,增強新動能。這就要求必須聚焦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據介紹,廣東省眼下正從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加快培育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發展智慧化和綠色生産力以及進一步暢通資源要素迴圈渠道等四個方面發力。

其中,在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方面,廣東積極實施産業基礎能力再造工程,以“晶片設計和智造”“工業軟體”“顯示製造裝備”等戰略專項為牽引,發揮“鏈長+鏈主”協同作用,集中創新資源進行攻關,在關係産業科技創新領域加快補齊技術短板。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東還將緊緊圍繞“製造業當家”總體部署,以“鏈式改造”為核心,堅定不移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推動一批細分行業産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降本提質增效、增加商業訂單、持續創造價值,促進産業鏈韌性提升和保障供應鏈安全,為全國輸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廣東樣本”。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