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智慧城市亟待多方協同強化數字化監管

時間:2024-08-15來源 : 經濟參考報 作者 : 孫廣見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城市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近日,記者採訪多位智慧城市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就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加強數字化監管進行了深入探討。業內專家認為,建設統一的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共用和互通是智慧城市監管的基石;同時,智慧城市的數字化監管,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

數據平臺整合與共用:構建智慧城市監管基石

實現智慧城市數字監管,推動統一的數據平臺建設必不可少,從而整合數據資源、讓數據共用互通。

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賀可嘉認為,開展智慧城市數字監管工作應建設統一的數據平臺,整合城市各類數據資源,實現數據共用和互通。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城市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提升決策效率和精準度;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建立城市的虛擬模型,實現物理城市與虛擬城市的雙向交互和實時映射。從最基礎的靜態描述開始,逐步實現動態數據與時空模型、機理模型的融合,最終達成虛實共生的狀態,使數字孿生城市成為城市運作的智慧助手;整合大數據資源,包括物聯網(IoT)、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感影像等多源數據,利用AI演算法進行深度分析,為城市管理提供精準的決策支援;利用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各關鍵節點部署感測器,實現對交通、環境、安全等方面的實時監控。

聯想新視界産品行銷總經理耿怡彬從實踐角度出發,分享了聯想在智慧園區領域的探索。她提到,通過領域大模型處理園區海量多源異構數據,結合深度學習等演算法,為園區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援。這種數據整合與利用的方式,正是智慧城市數字化監管在微觀層面的生動體現。

大模型技術與智慧分析:賦能智慧城市監管新高度

業內人士指出,大模型在城市治理各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而數字化監管是保障這些智慧化應用順利運作的關鍵。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係長聘副教授、基礎模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知遠指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本質是從大規模數據自動學習知識的通用方法,是典型的數據驅動技術路線。大模型規模法則表明,高品質數據決定大模型能力,有多少數據就有多少智慧。基於大模型的數據驅動、通用智慧的特點,加快智慧城市發展,需要從提升數據治理水準、打通數據孤島屏障,以及建立城市大模型、形成數據-模型孿生兩個方面發力。

劉知遠認為,城市大數據治理水準是利用大模型推動城市治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例如,過去一年中,數據治理水準較高的金融、司法等領域就是大模型優先應用落地的方向,應抓住大模型技術的通用神經網路架構、通用學習方法和通用智慧能力的通用特性,研發統一的城市大模型平臺,可面向各領域智慧需求定制1+N城市大模型,1是城市基座大模型,N是各領域特有數據定制的城市場景大模型,發揮城市大模型對城市大數據的感知和處理能力,形成城市數據-模型孿生,實現大模型協同賦能智慧城市需求。

中工互聯(北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智振則強調了大模型在城市治理各領域的深度應用,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和智慧教育等。他認為,這些領域的智慧化發展將極大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準,而數字化監管則是保障這些智慧化應用順利運作的關鍵。

法規建設與技術倫理:保障智慧城市監管健康發展

未來,在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專家建議,應加強5G和物聯網等基礎設施投資、建立統一的數據共用平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機制等。

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智慧城市工程部部長王大成指出,我國已進入全域智慧化的城市資訊化階段,但未來的發展仍需政策支援和標準制定。他建議,應繼續加強5G、物聯網和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投資,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建立統一的數據共用平臺,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互通和共用,打破資訊孤島;進一步推進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安防等領域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智慧化水準,提升公共服務的智慧化水準,例如,智慧醫療(如遠端診療)、智慧教育(如線上教育平臺)、智慧社區(如智慧社區管理系統),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王大成總結道,今後在智慧城市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希望相關機構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通過一系列政策和資金支援,推動智慧城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並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確保各類智慧城市應用的互聯互通和相容性。尤其是在八大核心領域,包括智慧服務、智慧數據項目、雲計算、數據聯網、數字科學、數據建設、數字化生活環境等方面加強引導,而核心領域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智振建議從五個方面加強數字化監管:第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制定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標準規範;第二,建立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機制,確保城市數據的安全可控;第三,構建智慧化監管平臺,運用人工智慧、大模型等技術實現精準監管;第四,加強跨部門協同監管,建立統一的監管資訊共用機制;第五,重視倫理監管,確保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合理應用。

綜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數字化監管,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數據平臺整合與共用、大模型技術與智慧分析應用,以及法規建設與技術倫理保障,構建一個更加智慧、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智慧城市未來。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