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彭家寨:又紅又出圈 歡迎來“耍耍”

發佈時間:2021-07-30 14:33: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伍策 元月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點睛】2018年5月,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活化——以中國土家族泛博物館為例》在義大利威尼斯開幕,首次向世界揭開中國土家族建築文化的神秘面紗,上展覽的就是宣恩縣彭家寨的吊腳樓群。宣恩縣彭家寨曾經是“川鹽濟楚”古鹽道上的重要樞紐,是維繫川渝鄂湘黔邊區土家、苗漢等民族,乃至中華民族的又一情感之路、文化之脈。


彭家寨吊腳樓群

説起彭家寨,肯定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説起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怕是沒有人不知道。2018年5月,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活化——以中國土家族泛博物館為例》在義大利威尼斯禪宮開幕,首次向世界揭開中國土家族建築文化的神秘面紗,上展覽的就是宣恩縣彭家寨的吊腳樓群。

作為武陵山區土家聚落的典型選址——宣恩縣彭家寨吊腳樓群,已經兩次登上威尼斯雙年展的舞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藝術風采,這座深藏在大山裏的建築藝術瑰寶愈發獲得了世界的矚目。

為何這裡的建築會“出圈”?

彭家寨吊腳樓

宣恩縣彭家寨曾經是“川鹽濟楚”古鹽道上的重要樞紐。《中國國家地理》曾定義古鹽道是繼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玉石之路、茶馬古道、古蜀道之後的第五大古道,是維繫川渝鄂湘黔邊區土家、苗漢等民族,乃至中華民族的又一情感之路、文化之脈。

200多年前,這裡曾是商貿集聚之地和土家族與各族人民的會聚之地。經濟的繁榮,給彭家寨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宣恩縣彭家寨吊腳樓群誕生,是武陵山區土家聚落的選址,也是因它最直觀地展現出東方建築美學靈活性、可變性和適應性的氣質,歷經了200多年的滄海桑田,這裡被成為了“土家建築的活化石”。中國古建築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臬在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築時,稱讚彭家寨是湖北省吊腳樓群中的“頭號種子選手”。

彭家寨景區,文化和旅遊融合新地標

隨著改革開放城市化浪潮的涌入,大山裏的鄉村人口向城市遷徙,曾經興盛的鹽道古村逐漸凋敝。隨著武陵山區脫貧攻堅事業的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發佈,鄉村旅遊發展為彭家寨帶來了新契機。

近年來,當地政府廣泛聚集社會力量,以彭家寨吊腳樓群和兩河口村莊市集聚落為核心,以建築藝術和土家文化為靈魂,以傳統村落和旅遊經濟為載體,與其所在的忠峒裏鹽運河谷,共同建成了一個活化的、動態的、再生的土家泛博物館。這裡已經成為恩施州文化旅遊的新地標。

如今的彭家寨,既有保存完好的土家建築群,還能沉浸式體驗土家人原真的生産生活場景,為大家打開了一扇了解土家族文化的窗口。

彭家寨的建築文化。彭家寨吊腳樓群,始建於200多年前,現存23棟木結構穿鬥式和半幹欄式的吊腳樓,大多朝向東南,利用地形層級建造,每棟自成體系,體現了土家人崇尚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特點,是我國山地建築的範式典型。青瓦跺脊,飛檐翹角;木門花窗,雕梁畫棟;穿鬥結構,榫卯相連;單雙刀背脊,天平地不平。彭家寨吊腳樓群古樸粗獷、輕盈多變的風格和整體完美和諧的藝術特色,留住了木材本身潛在的藝術底蘊,凝聚著一種質樸堅挺之美,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是土家建築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民族文化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

彭家寨的紅色文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賀龍、蕭克等領導的紅二、紅六軍團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在兩河口建立了“宣恩縣蘇維埃政府”,同時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縣蘇維埃政府就設在兩河口老街。該舊址為研究紅二、六軍發展史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湖北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縣級蘇維埃政的重要實物。

長桌宴

彭家寨的食文化。長桌宴是武陵山少數民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村民們喜歡聚在一起吃飯喝酒,一個村落就是一個大家庭,所有的節日都要一起過。左邊是主人座位,右邊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對,敬酒勸飲並對酒高歌。哪家有結婚、生孩子的喜事,親朋好友就會自發地搬出自家的桌子和板凳一起慶祝。流水席長達上百米,這就是百米長桌宴。喝完酒後要將碗摔碎,這是武陵山各少數民族粗狂豪放的傳統習俗,也取“歲歲平安”之意。



1  2  >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