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谷隴大高山,萬畝杜鵑花海惹得遊人醉
發佈時間:2018-04-25 17:14: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冷竹 楊政欣  |  責任編輯:路遙



(四)苗族的杜鵑花情結

常聽老人説,在苗族人的記憶裏,杜鵑花是苗鄉特有的自然野生花種,也是苗疆大地不成文的地標之花,只要是杜鵑花生長和盛開的地方,那裏就會有苗族人居住,那裏便是大美苗疆的國度。在黃平,當地人習慣把杜鵑花稱為映山紅,在苗族中部方言的黃平施秉支系苗語中則稱為“扁柳”,“扁”是“花兒”、“柳”是“美男子”的苗語諧音。在古苗語中,“柳”就是“美男子”的人稱代詞,綜合以上探析來看,杜鵑花在苗族人的心目中當為“美男子花”之意無疑,可能正因為如此,故杜鵑花在綻放的季節裏才帥的如此艷麗吧!

據施秉文化學者吳安明先生研究發現,大高山是龍氏苗族的大本營。有資料記載顯示,昔日其祖自東方而來,“四母帶八兄”到此定居,其所謂“武陵蠻”、“柳氏人家”就是其祖居之地。現如今,知道東晉田園派大詩人陶淵明所寫《桃花源記》的人實在為數不少,而真正知道“桃花源”的人卻為數不多,大高山的這支苗族正是陶淵明筆下“乃不知有漢”的武陵源苗族之後。正因如此,這支苗族長時期居於江水之畔、河海之濱,遷徙到達貴州的清水江、巴拉河流域以後,因地制宜而發明瞭“形式詭異”的苗族獨木龍舟。後因戰亂,這支苗族的部分苗民不得不離開清水江、巴拉河江畔,移居到了今天的大高山(蓑衣坡)一帶。

大高山,對於當地苗族人來説是座聖山。眾所週知,苗族人對山林樹木向來是呵護有加的,故苗寨所處之地往往是是山清水秀,寨中寨邊更是古木長青。可能當地苗族人認為,人的一切皆來源於大自然的給予,風雨雷電是産生生命的源泉。由此,苗民們對大自然山林樹木是十分的敬重。每當春暖花開之時,他們便要到這山上去呼喚陽光雨露,於是,憑藉著這種對自然物的崇拜,他們要到山上去與大自然溝通、對話。這種來源於內心寧靜安然的自然崇拜,相較于其他民族來説,應是更值得歌咏的。

清光緒年間,黃平有個秀才叫李承棟(1871-1930),他入廣西桂林法政學堂,畢業後歷任廣西平山司、三都司巡檢,代理馬平縣知縣,後見清帝被推翻而建立民國。因不滿袁世凱稱帝而棄官歸裏,著有《奎軒札記》,晚年修黃平《民國縣誌》。西元1919年(歲在乙未)春,李承棟隨好友去大高山看蘆笙會,回來後寫下詩文《上高山》,字裏行間對苗族少女之美讚譽有加:“誰家少婦年十六,生長夷鄉服夷服。青衫袖短雙織手,蠻布裙寬兩足赤。更有頭粧復別樣,銀花大插發壟上。烏髻不減遠山青,金冠直合秋月亮。彎彎蛾眉掩秋波,濃濃胭頰粉紅拖。身疑飛燕輕還減,怨擬明妃愁更多。銅鼓一聲于地驚,窄衫舞出麝蘭芬。逐波遊魚穿方雁,行行不止復行行。長楊枝弱腰嫋嫋,蛺蝶迎風翻不了。清歌縵舞誰得知?佳人歸後雲還繞。幾回春離幾回歡,惆悵雲山不忍還。鸛歌唱上綠楊道,夢魂愁住白雲間。我來正值清明節,喜逢嘉會上高垤。要知此處笙歌起,自我鑿開混沌穴。”儘管這苗女“生長夷鄉服夷服”,儘管苗族少女雖“蠻布裙寬兩足赤”,可居然能“舞出麝蘭芬”,以及那“彎彎蛾眉掩秋波”、“怨擬明妃愁更多”般的嫵媚,顯然,在李承棟筆下的苗家女之美,已然是勝過身處漢宮、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明妃”王昭君了。





<  1  2  3  4  5  6  7  >  


分享到: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