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自然資源部門堅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完善生態保護修復機制。截至目前,全省“三區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332.93萬畝,佔到省域面積的23.78%。全省完成3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6個省級自然公園以及丹江、延河、涇河、北洛河等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主體工作,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基礎,助力高品質發展行穩致遠。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陜西省大力加強秦嶺保護,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將秦嶺區域大部分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三區三線”按照現狀規模的1.1倍最低擴展倍數劃定秦嶺區域相關縣(區)城鎮開發邊界,約束城鎮無序發展。今年以來,陜西省削減秦嶺區域“小、散、亂、污、呆”礦山33個,有效降低各類生産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人為擾動;加快推進秦嶺北麓主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保護修復49.88萬畝、河道岸堤整治646.81千米,分別佔總績效的94%、101%。
陜西省強化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實施9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白河縣倉上鎮、綏德縣滿堂川鎮整治模式列入全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今年,陜西省部署實施省級山水工程7個,績效治理面積7517公頃;實施9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績效治理面積307.87公頃。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科學劃定黃河流域煤炭井田開發距離,留足江河生態緩衝帶;調整補劃長城沿線永久基本農田佈局,促進生態脆弱區域自然恢復。
陜西省強化生態補償,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機制,省財政劃撥1.69億元補償秦嶺、黃河流域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等“三大屏障”範圍的46個縣(市、區)為生態保護所作貢獻。省自然資源廳強化謀劃設計,指導完成10個市級、71個縣級生態修復規劃發佈實施,構建省市縣三級生態保護修復規劃體系;把握流域特徵和自然規律,系統推進編制黃河流域(陜西段)、長江流域(陜西段)生態修復專項規劃,持續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記者 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