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可持續發展、奔赴綠色未來的征程中,由生態文化學者、經濟學教授黨雙忍所著的《綠色未來:生態空間理論與實踐》重磅問世,為我們呈上生態空間領域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智慧結晶。本書是生態空間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整合之作,精心架構綜合、生態、經濟、治理、實踐、未來六大篇章,滿含兼具啟迪“再創新”價值的知識點與助力“落地實操”的方法論,亮點紛呈。
生態永動機理論
40億年來,地球進化出相互依存的生命系統、生態系統。這是由太陽能所驅動的生命機器,太陽在、地球在,生態系統就在,這就是大自然製造的一部生態永動機,永續提供生態産品和生態服務。人是生態永動機産品與服務的消費者。人的消費需求過於旺盛,成為生態永動機事故繁發多發的重要原因。
元生産力理論
在人類生産力之前,生態永動機的生産就已經存在。人類生産力建構在自然生産力之上,是生態永動機提供産品的産後收採、整理、加工、消費。人類生産力接續自然生産力,與自然生産力耦合共生。自然生産力是元質態生産力,人類生産力是次生質態生産力,包括獵業質態、農業質態、工業質態、智業質態以及綠色質態生産力。元生産力理論為綠色生産力理論奠定了學理基礎。
人的自然需求理論
人首先是動物,需要與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資訊交換,從自然生態環境中獲得氧、水、食物,以及維持體溫、支援身體移動和抗拒天敵的需求,可謂是人對自然的六大剛性需求。這“六剛需求”使人與自然結成拿取、佔用和排放的“三維空間”關係。經濟學與生態學在“六剛需求”“三維空間”上,實現了內在邏輯貫通。對人的自然需求進行管理,越來越成為人類圈緊逼的公共事務。
人類圈——第五圈理論
大家已經知道地球自然四圈,即生態圈、水圈、大氣圈和岩石圈。人類誕生以後,從自然圈中拓展出人類圈。特別是工業化以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規模、量級非常了得,形成了地質時間序列上的“人類世”,地理空間格局上的“人類圈”。人類圈與四大自然圈交互影響、交叉互動。人類圈管理是21世紀全球事務。
元空間與根理論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存在,這就是元空間——自然生態空間。人類在元空間中不斷開拓,拓展出與元空間並立的人類圈空間,包括以提供農産品為主體功能的農業空間、以提供製造業服務業産品為主體功能的城鎮空間,以及聯通不同空間的線性空間——水、電、路、氣、信空間。國土空間如同一棵大樹,元空間是樹根,人類圈空間是樹榦和樹冠。國土空間治理要樹冠、樹榦、樹根協同,實現根深葉茂,本固枝榮。
生態空間深綠理論
生態空間治理謀篇佈局集中概括為“深綠戰略”,主框架是“五大陣地”“六條戰線”,走“深綠之路”,奔“十大趨勢”,全面推動生態空間綠色顏值達峰、綠色産能達峰……
同時,本書不避鋒芒,直擊現實法治痛點,犀利指出土地管理法在生態空間界定與用地規範上的矛盾,以及行政管理模式與自然混沌秩序相悖衍生的數字官僚、形式主義等問題,制約生態健康與效能。
這部凝聚作者心血、承載諸多創新見解與實踐洞察的《綠色未來:生態空間理論與實踐》,無論是對生態領域專業研究者、從業者,還是心繫綠色發展的各界人士,都是一本不容錯過、啟迪深遠的佳作,邀您共讀,共赴綠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