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阻擊沙塵攜手植綠公益項目啟動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即將迎來成立40週年之際,8月27日,“共建生態安全屏障與綠色發展學術會議暨中國綠髮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舉行。大會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主辦,綠鏈國際合作基金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承辦。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創會理事長胡德平,中國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科學委員會主席孫鴻烈,國務院參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謝伯陽等出席會議。
近幾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中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和強度有所增加。特別是源自蒙古國的沙塵暴不僅使本國遭受嚴重災害,也波及了我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中蒙合作共建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防治沙塵跨境傳輸迫在眉睫。本次會議以“阻擊沙塵共護家園綠色發展”為主題,圍繞進一步弘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推動公益機構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組織跨國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行動等議題,中外科學家、公益機構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等展開交流討論。會上,成立不久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舉行了揭牌儀式,“阻擊沙塵攜手植綠共護家園”中蒙防沙與綠色發展典型示範生態科技公益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科協原副主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恕,《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通訊、對外關係及夥伴主任讚雅·斯坎倫為大會發來賀信與致辭;“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秘書處執行副主任易志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劉嘉麒,原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專家委員,“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科學委員會副主任趙新炎等參加會議併發表致辭。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創會理事長胡德平表示,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與自然界之間不斷進行著交換交易,這種交換就是我們的生産與生活,一旦這種交易出現“赤字”,給大自然帶來嚴重透支,任何人類活動的所謂紅利都一錢不值。希望綠鏈國際合作基金能夠聚合更多的企業共同關注綠色發展公益事業,同時,荒漠化防治需要社會整體風氣的改變與更加科學的規劃。
中國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科學委員會主席孫鴻烈表示,我們不僅要設定目標,更加需要實踐與逐步落實,希望選擇幾個典型示範區域,研究如何科學建設生態安全屏障。
在共建生態安全屏障與綠色發展學術會議上,中國與蒙古國科學家共同發表了主旨報告。“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主席,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董鎖成在主旨報告《中蒙共建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與綠色發展模式》仲介紹,2016年至今,中蒙開展數次多學科聯合科學考察,2023年8月中蒙聯合科考尋找蒙古高原西北部蒙古國沙塵暴源頭。中國科學院與蒙古國科學院在蒙古國喬伊爾開展植樹種草防沙工程、在首都烏蘭巴托東南部的戈壁蘇木貝爾省聯合建立生態防護帶建設與林木種植防治沙漠化試驗示範基地,取得了較好的研究與建設示範進展。
蒙中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球生態研究所所長阿維爾梅德·達施策仁在《蒙古國的環境挑戰與學術合作》報告仲介紹,蒙古國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化,氣溫從0.9 °C升高到 2.4°C。氣候和環境變化引起的蒙古國災害和極端天氣,如沙塵暴、荒漠化等,近年來變得更加明顯。為應對氣候變化,蒙古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了2030年前完成“種植10億棵樹計劃”,氣候變化挑戰是跨國界問題,因此有必要不斷監測環境,並在此基礎上擴大國際間科學家協作,包括與公益組織如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的合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地球數據科學與共用研究室副主任、“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副主席王卷樂在《蒙古高原災害時空分佈及其氣候變化適應》報告中建議,可以在公益機構助力下,搭建生態環境與綠色發展大數據共用與協同創新網路平臺,允許各方合作者可視化了解其公益捐贈所帶來的場景變化,為蒙古高原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在中國綠髮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成立大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謝伯陽為董鎖成頒發了中國綠髮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首席科學家聘書。中國綠髮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介紹,發起設立綠鏈國際合作基金,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弘揚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助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多邊合作平臺建設的一項切實舉措。
揭牌儀式上,開國上將、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綠髮會名譽理事長呂正操之子,中國綠髮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呂彤羽、中國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高級工程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顧問,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陶寶祥、《中國民商》雜誌執行社長、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管委會副主任張立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常委,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管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宋瑋與參會者見面。
綠鏈國際合作基金管委會主任呂彤羽在大會發言中,借用父親呂正操1987年2月的會長致詞與大家共勉:“我們這個綠鏈國際合作基金雖然力量微薄,但任重道遠。我們熱切希望大家攜起手來,為給子孫後代留下個生意盎然、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揭牌儀式後,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秘書長張慎金、抖音集團副總編輯、頭部內容中心總經理辛艷、中青旅資源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盧丹等做了大會發言。
中國綠髮會綠鏈國際合作基金,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球生態研究所三方代表舉行公益項目合作簽約儀式。按照計劃,合作方將聯合蒙古國巴彥洪戈爾省、戈壁蘇木貝爾省等政府部門,在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國沙塵暴向南必經之道共同建立國際防治荒漠化試驗基地。這裡既是蒙古國受沙塵災害影響最重省份之一,也是影響我國乃至東北亞生態安全最為重要的戈壁荒漠區。項目團隊將圍繞防治荒漠化試驗區基地,吸引全球企業、院校、機構、個人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設植綠防沙科學實驗基地和綠色發展典型示範區,合作建設環境生態監測體系,開展科研、植綠、交流、生態教育等公益活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生態公共産品。
綠鏈國際合作基金項目團隊表示,希望經過兩年的努力,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暨綠鏈國際防治荒漠化蒙古國試驗區基地、蒙古高原沙塵科學監測系統網路公益平臺,能夠于2026年公益項目所在國蒙古國舉辦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7屆締約方大會期間呈現給全球 190余締約方代表。(供稿人:王華,王靜 中國綠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