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司法護航生態文明美麗江西建設

來源:中國網 編輯:楊丹 人氣: 發佈時間:2024-08-15 15:58:31
摘要: 司法護航生態文明美麗江西建設

江西高院通報全省環資審判工作情況並聯合發佈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2024年8月15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8.15”全國生態日新聞發佈會,通報2023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聯合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江西省公安廳共同發佈八起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徐英榮出席發佈會。

2023年以來,全省法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司法之力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資源審判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一審案件3728件,其中刑事案件1693件,民事案件1289件,行政案件514件,環境公益訴訟203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29件。2023年,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先進集體”;最高人民法院張軍院長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報告中,提到的7個案例有2個是江西法院案例;我省法院審理的長江流域保護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有6個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等。2023年以來,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共向社會公眾發佈了28件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聚焦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熱點難點,探索新類型案件裁判規則,其中,九江瑞昌市法院審結的“劉某桂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明確了跨行政區劃非法採砂刑事案件的集中管轄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規則,強化了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系統保護和一體保護,為跨行政區劃的流域案件探索集中管轄提供了司法經驗。該案成功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

據介紹,一年來,全省法院堅持守正創新,聚焦環境資源審判跨區域審理、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執行、生態環境訴源治理等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加強專業化建設、強化理論研究,探索和優化協同治理機制等方式,不斷提升環資審判現代化水準。截至目前,全省118家法院,共有89家法院設立了環資庭,未設立環資庭的法院均成立了環資審判團隊或專業合議庭。去年4月,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印發《江西省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受理案件範圍(試行)》,以案由劃分為抓手,切實推進“三合一”審判的實質化運作;“一江一湖五大河流”七個跨行政區劃的流域環境資源法庭依法採取“一案一指定”的方式對相關案件實行集中管轄。為提升環境資源審判理論水準,202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和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在上饒聯合舉辦“首屆環境司法創新發展論壇”,産生的一批優質的司法研究成果,為環境司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前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樣本。

為落實“抓前端、治未病”要求,切實做好訴源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法院共向相關單位發送環境資源類司法建議100余份,內容涉及資源保護、行業監管、生態修復等多種類型,有效推動相關單位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隱患,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今年5月,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鉛山縣人民法院牽頭聯動多部門構建武夷山國家公園“驢友非法穿越問題”協同治理機制,針對以短視頻、文字圖片等方式提供非法穿越國家公園核心區等導航路線的相關公司發出司法建議,取得明顯成效。

全省法院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的綠色內涵,秉持“能動履職、綠色發展、系統保護、最嚴法治、協同治理”等新時代五大環境資源審判理念,探索創新生態環境多元修復執行方式。踐行恢復性司法,創新適用技改抵扣、碳匯認購等責任履行方式,持續用好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特色舉措,為生態環境修復提供更多更優選項。同時,持續優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針對生態環境修復執行問題,總結探索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專業機構實施、司法機關和社會組織以及公眾代表共同參與監督”的“多元共執”協作新路徑,並推動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出臺《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府院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各級政府及其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行政職能的相關部門與司法機關在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立案、審判、修復執行等環節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全力協作,保障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的有效銜接。

此外,全省法院注重法治宣傳,講好江西環資審判故事,提升江西環資審判影響力。去年以來,我省增設宜春中院等8家單位為“江西環資審判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基地”,新建或更新完善了“江西環資審判(梅嶺)展示館”、“江西環資審判(三清山)展示館”以及各類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教育宣傳基地等,夯實環境資源審判發展基礎。江西高院在六五環境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製作《六五世界環境日江西法院在行動》視頻片等;全省各級法院在“8.15”全國首個生態日,開展相關濕地生態司法保護宣傳活動,江西三級法院聯合舉行“青山湖濕地生態司法保護宣傳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廣泛凝聚社會環境保護共識。

發佈會上,公佈了八起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類型豐富,呈現出四個鮮明特點:一是司法機關堅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依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公檢法機關依法堅持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案件辦案質效;三是司法機關堅持與行政機關協同治理,推動執法司法有效銜接,保障生態效果;四是司法機關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創新工作體制機制,運用科技力量,助力提升辦案質效。如“陳某新等17人非法狩獵、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司法機關深挖犯罪鏈條,對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行為實行“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斬斷涉野生動物上下游犯罪鏈條,依法嚴懲職業化、團夥化、産業化犯罪;如“王某林、胡某友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檢察機關借助數字檢察模型核算砂石偷採儲量,為房地産領域非法採砂類案件的數量認定提供借鑒樣本。同時,法院延伸審判職能,發送司法建議,促推建築工程行業品質安全監督管理,強化礦産資源保護,凸顯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服務大局的能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