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河南南陽宛城區:馬鈴薯成熟收穫忙

來源:中國網 編輯:清風 人氣: 發佈時間:2024-06-05 14:43:39
摘要: 南陽市宛城區將因地制宜,通過探索訂單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産經營模式,打響黃臺崗農産品品牌,拓展深加工鏈條,真正幫助農民實現訂單在手,種養不愁。

馬鈴薯變“金豆”,田間好“豐”景。近日,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黃臺崗鎮的15000畝馬鈴薯進入收穫期,種植戶們搶抓農時,加緊收穫。

走進黃臺崗鎮,隨處可見拉馬鈴薯的大小車輛,有農戶賣馬鈴薯的三輪車,也有各地客商來採購的大貨車。宛城區黃臺崗鎮種植馬鈴薯已經有20多年曆史了,當地採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優化産業佈局、加強産銷對接等方式,著力在馬鈴薯産業特色化、現代化等方面下功夫,促進馬鈴薯品質不斷提升、效益不斷提高,每年一到成熟期,鎮上的大小酒店就被外地客商住滿了。來自陜西的客商張先生説:“我來自陜西榆林,每年過來這邊,大概7、8年了,他們的馬鈴薯在我們那邊很暢銷,每年大概裝個幾十車吧。”

 

為啥這裡的馬鈴薯如此受歡迎?黃臺崗鎮高堂村的王旭給我們做了解答。王旭既是村裏的種植大戶,也是馬鈴薯經紀人,他腦子活泛善於鑽研,每年經他手賣出的馬鈴薯就有4000噸。“咱這兒的土質稍微一點偏酸性,比較中和,比較適合種馬鈴薯、芋頭,胡蘿蔔。高堂村主要種植的是中薯5號,它的特點是成熟期早,個頭大,畝産前期的話就是6、7千斤,如果到中後期的話就是8、9千斤,今年平均收購價格是5毛多,農戶産生的效益大概就是3000多塊錢。”王旭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

除了王旭所説的土壤性質、種植品種之外,黃臺崗鎮的馬鈴薯種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連片種植,在這裡全鎮90%以上的農戶都參與了種植,各村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按照農作物的生長週期,馬鈴薯收穫之後種植胡蘿蔔,留春地的話可以種植春芋頭,一年下來一畝地的純收入能達到1萬元以上。地少的農戶在收穫期還能到各收購點打工,也能得到一筆不少的收入。村民裴宗玲一邊裝馬鈴薯一邊高興的説:“年年在這幹,幹好些年了,裝得多了掙得多,快的一天能掙400多,慢的一天也能掙200多。”

土地一年四季不閒著,農民一年四季有活幹,下一步宛城區將因地制宜,通過探索訂單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産經營模式,打響黃臺崗農産品品牌,拓展深加工鏈條,真正幫助農民實現訂單在手,種養不愁。(南陽市宛城區委宣傳部 王南 黃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