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宋平同志關心恩格貝新綠洲建設

來源:中國網 編輯:劉景 人氣: 發佈時間:2024-02-21 17:12:33
摘要: 心繫恩格貝,寄語年輕人.。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系列報道:


編者按: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學會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以此助推全球命運共同體建設進程。今天,中國網生態中國頻道總顧問、甘肅原副省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先生轉來她署名文章《心繫恩格貝,寄語年輕人——宋平同志關心恩格貝新綠洲建設》,其歷史價值甚高,現將文章編發,供學界和業界學習借鑒。

文章回顧了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宋平同志曾經對恩格貝建設的指示和關心。宋平同志曾指出要把恩格貝建設成為"沙産業發展樣板地,志願者精神發揚地,中日友好象徵地"。

如今的恩格貝,已是一片碧綠。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恩格貝這個名字寓意著一種對自然、對生態的深深敬畏和愛護,也是一個充滿傳奇故事和回憶的地方。

恩格貝再次提醒我們,每一片綠葉、每一滴清水、每一種生物都是生命的寶貴組成部分。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資源,為未來的世界留下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心繫恩格貝,寄語年輕人

——宋平同志關心恩格貝新綠洲建設

中國網生態中國頻道總顧問、甘肅原副省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 劉恕

恩格貝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臺地北部庫布奇沙漠邊緣不毛之地上的一個小鎮。1989年春天,一批志願者到達那裏艱苦奮戰創建了一個新綠洲。解放日報記者王曉鷗于1996年和1998年,用《恩格貝境界》和《大漠因之壯麗》,報道了以王明海為首的志願者以及耄耋之年的日本治沙老人遠山正瑛參與合作創建恩格貝綠洲的事跡,引起大家關注。

1998年8月和2004年6月我們曾陪同宋平同志兩次到恩格貝視察,十多年間多次聽到宋老對乾旱不毛之地上新綠洲恩格貝關切指導的談話。作為親歷、親聞者,我們深深感到德高望眾的革命前輩心繫恩格貝,對它的發展寄託著殷切的希望。根據我們的記錄和回憶,除1998、2004年在恩格貝視察時講話併為其題詞,“艱苦奮鬥發展沙産業,齊心協力治理恩格貝”外,還有2005,2008,2009,2010,2013,2014年的多次談話,現將其整理。期望將這些關切和希望傳遞給年輕一代的恩格貝人,提供他們在新時代,為堅持高品質發展和綠色發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砥礪前行時,學習參用。

留住恩格貝志願者精神,建設精神家園

 1998年8月專程到恩格貝調研的宋平同志親自參加綠洲防護林植樹活動,與國內外志願者座談。他多次談到,“恩格貝要珍惜志願者創業的歷史,繼續發揚光大。恩格貝在創業初期克服惡劣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質條件,吸引了各地誌願者到恩格貝沙漠中獻身,要把這種精神保留,這是恩格貝的一種財富。”提到,要繼承,發揚光大恩格貝的創業精神,就要有班子,有骨幹,形成隊伍,來體現精神家園;提到了恩格貝隊伍要鞏固發展,多吸收大學畢業生參加進來;提到穩定的職工隊伍,要關心愛護,可以建太陽能職工住房,這既是太陽能的利用展示,也關心了職工生活。

2010年5月16日,宋老聽到鄂爾多斯在發展,對杜梓等同志説,“你們有了進步,鄂爾多斯是塊寶地,現在錢多了,要動腦筋想辦法用好。錢來之不易,用的是地下資源,別的地方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什麼事情都有有利的一面,還有不利的一面,這些問題,要好好解決,要珍惜艱苦創業的歷史,作為精神家園繼續發揚。今後應注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這才是改變農村面貌的根本。吸引人才要有吸引人的東西,使人有成就感,不能只顧金錢利益。把有志於事業的年輕人吸收進來,形成骨幹,有了骨幹就有凝聚力。關鍵還是人,人的培養,人的教育。對這件事,重視和不重視大不一樣。”當談起恩格貝作為精神家園建設時,宋老説,“恩格貝沙漠科學館展出的內容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既講科學道理,又講志願者精神。”陳舜瑤大姐提到,“恩格貝曾經聚集了一批志願者,當時(指1998年)我們曾和這些志願者座談,雖然那些人都回去了;但現在短期志願者不斷,有來自日本,還有來自我國各地的青年學生,應當留下志願者精神,好好發揚。”

當談到恩格貝已經成為引人關注的旅遊景點時,宋老和陳舜瑤大姐兩位老人認為,“恩格貝開展旅遊中,要寓教于樂。多方誘導,把旅遊者的情趣,引導到科學地認識沙漠和培養人的高尚情操上。不要僅僅操辦旅遊活動的小玩藝,可以有沙雕、詩詞朗讀、文化活動;有科學知識講座能增加沙漠知識,提升人們的認識水準,也要有適度參加沙地勞動的體驗。總之用一切辦法,提高旅遊活動的文化層次、科學內涵、精神文明的傳播,要寓教于樂,體現出志願者的精神世界,恩格貝精神家園的特色。陳大姐回憶説,“當年在延安有首‘志願者之歌’很流行,是蘇聯人寫的。找一些人民藝術家,請他們到恩格貝,希望他們創作歌曲,宣傳、發揚志願者精神,寫出恩格貝的‘志願者之歌’。沙漠不是可怕的地方,可以有文化,有美好的精神生活的家園。過去有一位醫生説過,在恩格貝可以創辦養老的、保健的組織。”

2009年6月25日上午,我們彙報,2004年10月倡議在鄂爾多斯恩格貝籌建沙漠科學館,今天,在鄂爾多斯政府投資,內蒙古自治區設計人員根據專家、領導的建議,設計成建築面積7400平方米,以‘展示、交流、教育’為一體綜合功能的建築已經開工,預計3個月完成土建。宋老説,“這是基礎建設,不追求快速,不限定時間,關鍵是保證工程品質。不追求華麗和外表的東西,而是要注重科學的內容。作為有綜合效應的科學館,更要重視內在品質,內在的品質雖是要逐步完善,但起步要好。”陳舜瑤同志談起,“當年在延安,沒有皮沙發就用黃土製作成沙發的形狀,墊上麥草,坐起來也很舒服;沒有玻璃就在綿紙上塗抹清油增加透光度,在那樣的窯洞裏研究討論問題,照樣是“沙龍”。科學館重要的是把學術水準、科學價值、文化品位、文明程度提高。包括飲食在內,要體現出節儉、合理、衛生、優質,形成勞動人民飲食文化的新風貌、審美的新觀念,不浪費、不擺排場、不求奢華的好品格。今後以恩格貝沙漠科學館為中心,加上艱苦創業的展示,加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使恩格貝旅遊增加了文化,科學內容,不能只是玩樂。”

我們彙報到恩格貝沙漠科學館展示的內容、佈局和強調的要點後,宋老説,“沙漠科學館是教育人的地方,有了展出的科學內容,還有你們總結的蘇聯當時的一些經驗教訓,這樣很好,能讓人們懂得,應該怎麼樣與乾旱荒漠打交道。我們土地缺少,但乾旱荒漠地廣人稀,面積很大,既能開發成風能基地,又有豐富的太陽能,用錢老的沙産業理論作指導,變不毛之地為沃土,就能找到新的農業發展空間。這樣的展覽就很好!現在交通方便了,就要利用方便條件在恩格貝召開一些會議。自治區也可以在恩格貝開會,這也是一種宣傳,沙漠不是不毛之地,恩格貝幹的事,是有意義的事!”

宋老重視恩格貝志願者的創新貢獻。在2014年12月16日上午,當我們向他彙報囯際上有關乾旱地區水資源問題時,宋老説,“那次我到恩格貝,包頭市的水源地被孔兌沖刷到黃河的泥沙堵塞,這不但壅塞了河道,侵佔了土地,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恩格貝人以攔截洪水淤沙的辦法,變害為利,民間的行動,又快,又有效率。靠種點沙棘保持水土,效果來得慢。治理孔兌這件事,已經有了辦法,又得到了重視,有了經驗,關鍵得有人幹,這就好辦了。攔截了洪水,水也還是要節約用。黃河的水量是有限的。放開用不好。因為上游用多了,下游就會減少。

開展國際性的交流合作,傳遞中日人民間友好

宋平同志説,“恩格貝要辦成國際交流的平臺”。他告知我們,“沙漠科學館建立起來以後,要幫助他們開展科學交流活動和國際性的交流合作。要與自然條件相近的中亞各國的同行聯絡溝通,加強相互交流。切記,在交流中,不要只宣傳自己的進步,要向別人學習。”宋老説,“開闢和中亞各國的交流,開展和中亞各國的合作,共同研討乾旱地區沙漠開發利用方面的問題是件重要、有意義的事。我們和中亞各國的能源合作有重大意義,你們在那裏有很好的朋友,有同志關係,能相互理解,這種同志關係勝於兄弟關係,要保持聯繫!”

1998年,當我們隨從宋平同志和陳舜瑤同志到恩格貝,看見93歲高齡的日本治沙老人,在風沙瀰漫的試驗田裏,坐在地上猛力地用鐵鍬鏟土,此情景令人感動。當晚宋平同志帶領我們在簡陋的住室看望了遠山正瑛先生。宋老説,“遠山先生,你是中國三代領導人接見過的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你的科學思想,你的頑強精神,你的求實作風,你以身作則的行為,都是榜樣。”宋老的真誠讚許和博大胸懷,使我們晚輩人深受教育。遠山正瑛先生在許多的場合中,面對中國和日本的青年,面對媒體,強調他的理念:“21世紀是沙漠開發的世紀”,“解決中國人口壓力的出路在中國的西北部”,滿懷對大西北部沙漠熱土的厚望,腳踏實地的工作。宋老説,“一位日本老人在恩格貝所作的一切,這是不容易的,日子愈久遠,這種精神愈珍貴。和日本人的合作,要重視精神上的交流和友好情誼的傳遞,與日本人民友好相處,是大事。”當恩格貝同志告訴宋老最近中日青年志願者共同植樹活動時,宋老一再説,“這是好事,要堅持把這項活動辦好。”

宋老于1998年l0月21日在北京召開的促進沙産業發展座談會有段講話,他説,“大家知道,沙漠乾旱地區有許多是不毛之地,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動物、植物生長很困難;但我們的人民、幹部、科學家,長期在那裏辛勤地工作著,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進行。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如果沒有很崇高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是很難做到的。這種奉獻精神就是建立在對治沙、防沙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和我們人的生存條件深刻認識的基礎上。這是一種有高度的理性認識才能産生的奉獻精神。”宋老邀請遠山正瑛先生來京參會,在會上介紹説,“遠山正瑛先生是位外國人,今年93歲高齡,他是一位農民,又是一位學者,放棄了日本做教授的優越條件,遠離家鄉,在恩格貝長達9年,他不僅自己在這裡勞動,每年還組織很多志願者陸續到恩格貝參加綠洲防護林植樹活動。我問他:“你身體這麼好,有什麼訣竅?”他説:“一是每天早起,五點鐘起床;一是幹活,每天出一身汗。”他在恩格貝是在那兒幹活,直到下午6點才收工。我們很多年青人都幹不過他,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我想這是友好的體現,一種國際主義精神,一種為人類做貢獻的精神。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本國,日本的濱海沙丘地已經治理完了,現在他到的是有沙漠的地方,不管是哪個國家,他要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是對人類的貢獻。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很好學習,我們從事沙漠工作的同志應當學習這種精神。

2004年2月,新華社從東京發來消息,情係中國沙漠綠化的日本著名農學家遠山正瑛教授,因肺炎27日在日本鳥取市逝世,享年97。2004年6月,日本國內為遠山舉行紀念追思會,宋老親筆寫文表示追思;8月,根據遠山遺願,把部分骨灰下葬在中國的恩格貝。

1708493610182.png

2013年5月12日,當恩格貝生態示範區新領導看望宋老時,他説,“好久沒去恩格貝了,很想念。日本的志願者是否還去恩格貝?”當彙報説,一個擁有6萬日本企業,20萬註冊會員,在日本有影響力的丸山倫理研究所今、明兩年都計劃組團去恩格貝種樹。我們按照宋老過去指示的,把恩格貝建設成沙産業的樣板地,展現志願者精神的教育基地和中日人民友好相處的象徵地。宋老説,“這樣好!日本是近鄰,民間友好活動很重要。周恩來總理在中日建交之前,就十分重視接待日本朋友,日本人的兒孫輩都對此唸唸不忘。不要小看了民間交往這件事;友好交往總得找到一個具體的形式。恩格貝作到這點很好!”

在 2014年4月3日宋老在與我們談話中,又一次説到,恩格貝要保持和日本朋友的聯繫,不要間斷。日本是近鄰,近鄰很重要。周總理在世時,交往了很多日本朋友,我也有很多日本朋友。有朋友,互相了解,好辦事。什麼叫改革開放,就是要打開門,交往交流。朋友愈交愈深,什麼樣的朋友都要交,什麼樣的朋友都能交,朋友不怕多,共産黨人做群眾工作就是交朋友。現在改革開放多年了,連交朋友都不會交怎麼行。恩格貝和遠山正瑛後人的聯繫不要斷,和丸山敏秋老朋友們的關係也不要斷。遠山正瑛先生走了,我們要在恩格貝"留下不走的遠山。”宋老讓我們轉告恩格貝同志,“把遠山先生花費心血汗水研究出來的一大批鳥取海濱沙地利用技術和經驗,開闢一個示範性科技小區展現在恩格貝。由中日雙方志願者作教師隊伍,以我為主地開辦一所職業學校,接納農家貧困子弟,半工半讀,學習沙地農藝。我們要在恩格貝留下不走的遠山,使這個中日友好象徵地常青常綠,使沙漠中的恩格貝綠洲,成為中日兩國人民通過誠實勞動和聰明智慧,利用現代科技變不毛之地為沃土的樣板,向世人展示中日兩國人民協手,可以開創善待自然、合理利用沙漠、造福於人類的偉大沙産業。”

把恩格貝建成中國發展沙産業的樣板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提岀了第六次産業革命,創建知識密集農業型産業,農、林、草、海、沙五種産業類型的論説。這引起多年在西北工作,關心乾旱地區群眾生活的宋平宋老的重視。宋老説,“錢學森同志提出的沙産業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在乾旱地區發展大農業,這對我的思想是個很大的解放。我國的沙漠和沙漠周圍的乾旱地區面積很大,沙漠同我國的耕地面積幾乎相等,旱地面積比沙漠面積大約多一倍。錢學森同志在西北工作時,就看到了這種可能性,提出了沙産業的概念,使人們看到了沙漠戈壁地區的前途,為西部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找到了路子。縮小收入差距,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經濟所要求。”1995年歲末宋老提到沙産業,曾深沉地説,“我曾在很多地區工作過,但對甘肅乾旱貧困地區的發展,總是唸唸不忘。那裏的群眾生活太苦了。甘肅省自然條件差,改變甘肅面貌,就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幹部和人民,解決認識問題。甘肅要脫貧,要縮小東西部的差距,發展農業型的沙産業是一條好的路子。”2000年6月28日,宋老再次論説沙産業,“什麼是沙産業?根據錢學森同志的論述,實際上是現代農業,多用沙漠中充沛的陽光,節約用水的陽光農業;是在沙漠乾旱地區搞知識密集型的大農業”。宋老對錢學森提出的沙産業的表述,言簡意賅,既簡明,又切中要義。

宋平同志和陳舜瑤同志兩次到內蒙古鄂爾多斯恩格貝,1998年8月,宋平為內蒙古鄂爾多斯恩格貝庫布其沙漠綜合開發示範區題詞:“艱苦奮鬥發展沙産業,齊心協力治理恩格貝”。這與宋平同志對錢學森沙産業重視關心相關聯。他們關切地探討怎樣把恩格貝生態試驗區建成“中國沙産業示範基地”,在推進乾旱不毛的沙漠戈壁建設沙産業新綠洲中起到示範樣板作用的期望。

2004年6月29日至7月3日,宋平同志視察內蒙古期間就恩格貝的發展和沙産業方面有多次談話。7月3日,在返京的火車上,宋老告知我們,呼和浩特鐵局的鄭明理局長他們對沙産業也有興趣,鄂爾多斯集團也有興趣。這樣,“大家可以聯合起來辦沙産業。”宋老要我轉告恩格貝生態試驗區的領頭人王明海,大家一起在一塊研究研究,要有一個總體的規劃和佈局,分工合作,明確任務,今天搞什麼,明天做什麼。關鍵是選準項目。宋老明確,他重視的是發展微藻産業。恩格貝作沙産業示範地先策劃建成比實驗室規模要大一點的中試。9月28日上午宋平同志聽恩格貝同志彙報後説,“看過了你們提出的恩格貝的發展微藻規劃設想,這實質上是要把恩格貝建設成沙産業的基地,沙産業的發展,就是提供糧食,用新技術、新方法提供糧食。很有想像力,很好,也很重要。”

2005年10月18日宋老在北京看到恩格貝微藻中試車間的幻燈片説,“這是一次農業革命。10年前在武威的沙産業試驗室,也曾做過小球藻的養殖試驗,也有玻璃管道,但是,沒有堅持下去做成事。現在要在恩格貝中試的基礎上,再重新起步,就更要注意,把事情做成、做好,萬事開頭容易,堅持難。重要的還是解決好認識,培訓好人才。挑選有一定知識水準,事業心強的青年加強培訓,鐵路上的同志有積極性,也有經費,合起來做。”宋老講到微藻事業將來的前途時説,“飼料,高品質蛋白,是畜牧業必須解決的大問題。小球藻比草長的快,蛋白質又好,這件事要好好地抓一下推廣開。推廣開的關鍵是看是否對群眾有利,群眾見到了效益推廣起來就容易,總有一個過程。當年開始推廣塑膠大棚,也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西北人有吃綠面的習慣,可做微藻蛋白麵,微藻掛麵,微藻饃,群眾花錢不多又增加了營養,通過吃,就提高了認識。不能一下子鋪開,關鍵是把示範的裝置做好,做成功。”

宋老説,“世界的人口一直不斷地增加,吃飯問題就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耕地有限,擴大耕地是件難事,相反,耕地還會逐漸地縮小。城市在擴展,修建道路,為人們開闢休閒的場所,佔用耕地的事,有時不能避免。小球藻養殖,不佔用土地,只要陽光充沛的空間就行。房頂上有陽光,房頂也可以利用起來生産小球藻。只要有一個裝置,放在什麼地方都行。用小球藻這個辦法,不再使用耕地,就是個革命。對這件事要提高認識。要給錢老看看幻燈,讓他高興。”宋老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辛勤勞動、對呼鐵局、恩格貝生態示範區對這項工作的支援表示感謝,並告訴他們,注重中試車間的管理,“中試成功以後,要尋找開發的新路子。由王明海去組織,研究開發,由公司去經營。”

2009年11月錢老仙逝後,為緬懷這位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沙産業專項基金召開座談會。宋老告知説,“你們召開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的座談會,並且提出用進一步推進沙産業發展的實際行動緬懷、紀念錢學森同志,這個想法很好。要把座談會開好,開得有效果。10多年前,大家通過學習,理解錢學森同志的沙産業,有了可以依託的技術,又建成了一批示範性的樣板,這就是很大的進步。但對錢學森同志認為的沙産業來講,只是起步階段。當前需要提高對沙産業的認識,提高對發展沙産業意義的認識。中國人多,耕地資源少,水也少,怎麼樣解決滿足不斷增加人口的食物供應,這是困擾我們的難題。錢學森同志提出,在沙漠、戈壁地區,充分利用太陽能,節約用水,發展農業型産業,發展能養活人的農業,提出了解決難題的思路。農業靠的就是轉化太陽能。靠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我們吃的東西都是太陽能轉化來的。未來的糧食、未來的能源,都能從太陽能那裏轉化來。沙漠、戈壁陽光充沛,充分利用陽光的潛力很大,沙産業的潛力很大。解決食物的來源,還是要解決認識問題,要提高對沙産業的認識。群眾有了積極性,科技人員堅持技術指導推廣,實業家們有資金投入和熱情。大家這用鍥而不捨的奮力拼搏精神,把錢學森同志的科學構想,變成實際行動。”

2010年5月16日,我們從恩格貝返京要向宋老、陳舜瑤大姐報告我們在恩格貝的見聞,邀在京的杜梓、王明海一齊,放映了反映恩格貝建設新進展的幻燈。恩格貝在近一年多的時間內,在自治區和鄂爾多斯市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恩格貝綠洲建設邁開了新步。按照沙産業理論,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技術守則,新建溫室大棚200畝、弓棚100畝,建了智慧溫室一座,利用設施裝置,克服不利的農業生産環境條件,從事高效益的蔬菜及食用瓜果生産。又新建螺旋藻養殖棚700畝,用螺旋藻置換光合作用太陽能轉化器,探索建設新型綠洲的創建方式。宋老聽後非常高興。宋老説,強調微藻對解決未來的糧食問題很重要。但從長遠看,是未來的食品和飼料,是未來的燃料,也是消減二氧化碳的手段。恩格貝把溫室大棚建在地下便於保溫,就像河西走廊戈壁灘上那樣。地窩子方式適應乾旱多風的沙漠環境,很好,但不是越大越好,主要是要因地制宜,棚的樣式要考慮風沙大的地區特殊自然環境條件。要防止風沙對大棚的吹擊,防護沙塵對大棚的污染,清除沙塵要有新辦法。要觀察研究沙塵從那裏來的,適當採取阻攔的措施。溫室大棚不僅僅樣式新穎,更重要的是種植內容要先進,真正做到用新技術達到高效益,才能起到示範推廣作用。自己力量不夠,多請些專家來指導。

1708493692139.png

宋老特別囑咐説:“錢學森同志1984年提出了沙産業的科學構想,到現在已經16年了。河西的實踐説明這一構想是正確的,其內涵深廣,意義重大。它啟發了我們的思想,動員了我們的幹部群眾、科技工作者向沙産業進軍;沙産業為乾旱沙漠地區農業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為開發知識密集型的大農業,為地方的脫貧致富,找到了路子。但沙産業對於我們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它要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科學技術,充分利用這裡充足的陽光和有限的水資源,創建和發展大農業,這是嶄新的、前途寬廣的偉大事業。我們要做好這篇大文章,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2013年6月27日上午,宋平同志召喚我們到他的住處,對我們作了如下重要談話:

宋老説,“人們在思考當前發展的同時,應該考慮事關長遠的大事。一個是糧食,一個是能源,這是關係長遠和安全、安定的大事。對於我們這個耕地少,人口多,糧食吃飯問題大,資源不富足的國家,特別重要。糧食和能源,是涉及國家長遠的大事,我一直思考這件事。糧食説是年年增産,受制于氣候變動,耕地那麼少,增産不容易。農業發展,傳統的辦法,離不開土地。現在能源消耗6億噸,還可能增加。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別的辦法?進口,也會受到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在國外買地耕種,但要受制於人。”當宋老聽到近年來通遼市委、市政府著力組織發展科爾沁沙地的現代節水農業時指出,“科爾沁沙地,一直到赤峰,那裏的水分條件好,能開發出農業用地,養活很多人。早在思考三峽移民時就曾提出過,但南方人害怕冷,不願意去。現在利用科學技術,組織起來,在科爾沁沙地發展現代化的沙漠知識農業,很有前途,也是解決大事的希望。我們的耕地少,自然資源不足,糧食和能源,依賴進口,受制於人。利用微藻是個出路,從長遠考慮,有潛力。但藻類利用這件事,做的人很多,但大家分散,應當研究怎麼樣有計劃地發展。從政府層面重視支援,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特別是動員企業家,把資金要用在事關國家大局的大事上。企業家既然能贊助足球隊上千萬,當他們認識到微藻的重要性,看到能帶來的好處,他們也會投資,也會出力。沙産業中的微藻産業,注意的人不少,但還沒有引起領導認識和支援。所以,首先要做出一點讓人看得到的東西。有了實際的東西,有了成果,才會獲得國家支援。宋老關心地問起關於恩格貝的小球藻生産車間情況,並説可以與鐵路局商量,租借下來也可以,己經建成就要發揮作用,規模小不要緊,作示範用。我們向宋老介紹了鄂托克旗毛烏素沙漠中微藻産業園的規模,宋老十分高興説,“有産業就能創造價值。”

宋老説,“你們多年推動錢學森沙産業,它起的是導向作用,使傳統農業、石油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沙漠中的陽光充沛,充沛的陽光,是沙漠中最珍貴的第一資源。微藻能夠最充分的利用沙漠中的陽光。微藻事業將來的前途很大。現在,石油消耗太大了!交通運輸靠汽油,工業、化工用石油,農業生産依賴石油,“石油農業”,什麼事業都得消耗石油。明天,石油消耗光了,怎麼辦?今天我們用的大部分能源,都是太陽能轉化來的,我們要想辦法轉化太陽能。“

2013年6月24日,宋老在中國農業大學聽取了張源輝教授利用微藻《發展環境增值能源,實現石油與水資源再生》的科學構想和試驗室進展彙報。在對話過程中,宋老説:利用微藻解決糧食和能源,這是天大的事情。非常有前途,尤其在中國,是非常需要的事業。對於這件事,要支援,要宣傳,使大家,特別是領導,有認識。提高到利用微藻解決糧食、能源的高度。你們是向前跨進了一步,工業化也不是特別地困難。開始階段一定是成本很高,但前景卻是無限。解決糧食和能源,這是長治久安的事。希望把試驗室的環節抓好。宋老應邀寫下,“留下陽光為解決未來的糧食和能源而努力”宋平 2013.6.24

1708493756099.png

“留下陽光為解決未來的糧食和能源而努力”雖題寫在北京農業大學的紀念冊上,但這同樣是給予恩格貝新綠洲年輕一代的寄語。

2024年元月于海南澄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