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澤宇 人氣: 發佈時間:2024-02-21 14:45:10
摘要: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簡明扼要、系統全面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理論貢獻和實踐要求,是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權威理論讀物。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報道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 龔維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簡明扼要、系統全面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理論貢獻和實踐要求,是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權威理論讀物。

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

《綱要》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由原來的“八個堅持”拓展為“十個堅持”,即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其中,“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和“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是在“八個堅持”基礎上的新增內容。將“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放在“十個堅持”之首,既體現了黨的百年奮鬥歷史經驗,也是全面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秉持的一個理念就是搞好生態文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超越了西方環境理論常見的政府、企業、公眾的主體三分法,充分體現了中國的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極大增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合力。“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經濟活動和人類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閾值之內,將綠色發展內化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中,通過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促進美麗中國目標實現。

“十個堅持”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歷史依據、基本原則、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戰略路徑、系統觀念、制度保障、社會力量、全球倡議,構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展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深刻認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貢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一系列重大原創性理論貢獻,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

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要內容。“生態興則文明興”,體現了人類史與自然史的互相交融和互相促進,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站在人類整體利益、共同利益、長遠利益上共謀全球永續發展的生態價值觀,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把生態環境作為重要的生産力要素來認識,使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變數,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使環境成為民生的重要領域,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生觀。

繼承和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並根據時代特點進行拓展和創新,使中華傳統生態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生態文明新理念。通過培育生態文化體系,把中華優秀生態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綿延不斷、與時俱進的生態文化滋養。

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歷程來看,現代化與工業文明相伴而生,在實現生産力快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深刻反思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基礎上,站在人類命運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基本原則,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將美麗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重要目標,致力於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共融共贏。

拓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使生態文明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要件和鮮明特質。從生態文明角度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在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價值引領,“新”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以滿足人民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目標,“新”在強調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結合,在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領導的同時,將市場化機製作為實現外部性內部化的治理手段,“新”在吸收借鑒人類生態文明優秀成果為我所用,以中華文明為根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紮實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胸懷“國之大者”,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加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全面完成,藍天白雲重新展現,濃煙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體大幅減少,土壤污染風險得到管控,能源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節約資源全面加強,國土綠化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同時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又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依然任重道遠。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接再厲、攻堅克難,以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而生態環境領域的“公地悲劇”問題、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問題、參與過程的“搭便車”問題、管理職能的分散化和碎片化問題等都需要通過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來解決。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為主線,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多方共治、堅持市場導向、堅持依法治理,建立健全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政策體系等,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更好地解決生態系統性與治理碎片化之間的矛盾,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由短期到長遠的根本性突破。

堅持內外聯動,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與國競爭日益激烈,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同世界的關係也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而生態文明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約數。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的全球性統籌、多主體參與、跨區域協調,在實踐中以建設美麗中國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一方面努力在全球綠色低碳競爭中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為發展中國家綠色轉型提供中國經驗、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