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道理學理哲理

來源:《黨建》雜誌 編輯:澤宇 人氣: 發佈時間:2024-02-21 14:45:10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道理學理哲理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主任、教授  李宏偉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全面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總結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四個重大轉變”,即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四個重大轉變”是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巨大成就的全面總結。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道理學理哲理,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中國貢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在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基礎上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個堅持”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理論結晶,是指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定盤星和指南針。

“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堅決擔負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政治責任。

“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而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則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衰落。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生態和文明休戚與共、環境和健康息息相關,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先污染後治理、污染轉移轉嫁等畸形發展道路,給本國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社會和環境問題。這一原則要求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超越了傳統的生産力理論以及西方國民經濟學的生産力學説。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路徑模式,持續壯大綠色經濟。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時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綠色發展是對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使資源、生産、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要“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這一原則要求我們正確把握生態系統整體和生態要素之間的關係,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這一原則要求我們構建産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密織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説不做、置身事外。”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大力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營造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全社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倡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倡導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強調“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這一原則要求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深學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幹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系統闡釋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係,蘊含深厚的人民情懷、文化情懷、生態情懷、民族情懷、天下情懷,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産黨不懈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昇華和實踐結晶。

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運用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生態危機已初見端倪。面對資産階級為了追求剩餘價值而無限制地掠奪、破壞自然環境,馬克思、恩格斯闡明人與自然不是單方面的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如果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的勝利,就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態觀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生態智慧的吸收與借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錦繡中華大地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長期以來,中華民族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尋覓生存發展之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凝聚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和人文精神,經由“兩個結合”打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空間,為我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入強大力量。

對中國共産黨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繼承與昇華。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不同時期著力解決人與自然關係的矛盾,領導人民群眾解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性問題。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把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強調要在資源開發利用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將環境與發展統籌考慮,把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國家發展戰略。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強調發展的可持續性。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融匯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深刻學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生態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邃哲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深刻領悟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論,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是從人與自然的雙重角度考察人類發展歷程中的自然環境,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新認識,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在本體論層面的新發展。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即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關係。在對自然系統的認識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踐行正確政績觀,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深刻領悟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論,持續增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關於民生問題、人的需要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思想相結合的必然要求,充分彰顯了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使命擔當。

深刻領悟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論,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係”。習近平總書記以系統思維把握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性和關聯性,強調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幾個重要關係。一是正確處理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關係。通過高水準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二是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係。在推進生態治理中,既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系統謀劃,推動協同治理。三是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係。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四是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係。既要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又要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五是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係。實現“雙碳”目標,要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