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正式發佈

來源:中國網 編輯:欣欣 人氣: 發佈時間:2023-12-20 16:56:26
摘要: 《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正式發佈。

12月20日,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和明善道舉辦的環保公益現狀大摸底年終發佈與研討會上,正式發佈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和《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據悉,這是“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連續第二年發佈名錄與報告。

“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2022年啟動,完成了自2015年來首次全國範圍內的民間環保公益組織普查,因此名錄和報告一經發佈即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2023年初,本著摸底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發展現狀,建立環保公益組織調查、資訊收集的框架和機制,本著為構建國內環保公益地圖,以及為資方制定資助策略提供參考的目標,“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繼續出發。該項目由SEE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和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並得到了中華環保聯合會、安利中國、小鵬公益的特別支援。

在“多方協作、共創共用”宗旨的引領下,2023年調研邀請了全國27家樞紐組織參與執行,並通過上線名錄“線上挑錯”,推動全行業參與到環保公益組織的現狀調研中。最終形成的“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包含5209家環保公益組織,遍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較上一年的2482家在覆蓋面上有較大的擴展。在此基礎上,調研收集到了614家環保公益組織的工作領域、收入、人力資源狀況等資訊,通過連續兩年資訊收集、對比和匯總,撰寫完成《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下簡稱“報告”),以期呈現環保公益組織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生存狀況。

報告顯示,614家受訪環保組織遍佈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111家為位於縣或縣級市的縣域環保組織。從工作領域來看,受訪環保公益組織最為主流的組織定位是“公眾宣傳倡導”手法,47%的受訪組織以之為首要工作領域;此外,23%的受訪組織以議題“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要工作領域,7%的組織以議題“污染防治”為首要工作領域,5%的組織以議題“氣候變化”為首要工作領域。與2022年報告數據對比來看,“污染防治”類組織佔比下滑3個百分點,同時“氣候變化”類組織佔比略有上升,顯示環保公益組織的工作領域分佈正隨著環境議題的變遷悄然發生轉換。

《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和《2022環境資助者網路(CEGA)報告》顯示:近年來,公益行業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整體呈緊縮趨勢,表現為公益組織數量和資源的雙重下降。在這一不利背景下,接受調研的一線環保公益組織在籌資和人力資源方面呈現出一定的韌性。

報告顯示,受訪組織2022年度收入的中位數為10萬元,相較于去年調研下降1萬元。年度收入在5萬元以內的組織佔受訪組織總數的38%,與去年調研基本持平;年度收入在5萬-50萬元區間的組織佔比達30%,較去年調研提高5個百分點;而年收入在50萬元及以上的組織佔比為27%,較去年降低了3個百分點。從連續2年參與調研的313家環保公益組織籌資來看,48%的組織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長,8%的組織保持不變,38%的組織有所下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類型的組織收入增長的佔比較大;“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其他手法”等類型的組織中收入下降的佔比較大。

調研項目連續2年覆蓋的全國801家環保公益組織整體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在上一年度收入規模和專職人員規模上均保持基本一致。在公益行業整體形勢趨於緊張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展示出直面挑戰的韌性。

另外,隨著中國公益行業的發展,縣域公益作為一種紮根基層的新興公益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調研對環保公益組織的定位,多樣的基層環保公益組織亟待納入觀察,報告特別增設了“縣域環保公益組織觀察”章節,與樞紐組織“河流守望者”合作,以後者旗下“巡河寶”為例,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度訪談,從組織形式、環保活動開展情況、活躍縣域組織特徵等多個角度,展現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現狀。

報告發現,在凈灘、河流評測和巡護三種常見活動中,河流評測和巡護活動的規模更小,門檻更低,因此縣域團隊開展這兩類活動的次數顯著高於凈灘行動,同時兩類活動的參與總人數遠低於兩類活動開展的次數,體現有同一批活躍的參與者常態性地多次參與這兩類活動;而凈灘活動的總參與人數則接近16萬,雖然開展頻次較低,但是為三類活動中觸達公眾人數最多的行動。同時報告顯示,活躍在縣域的環保公益組織多為已註冊的社會組織,其在半年間開展至少10次活動的活躍組織中佔比高達74%。根據河流守望者負責人介紹,它們很多是縣域的志願服務型社會組織(志願者協會、義工協會等)。

報告顯示,從註冊類型來看,在2020年前成立的受訪組織中,社會組織(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佔據較大的比例,而在2020年及以後成立的受訪環保組織中,工商註冊類組織和未註冊的組織佔比顯著提升。同時,“公眾宣傳倡導”是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中最為首要的工作領域和最為常用的工作手法,不僅以“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連續2年調研中佔比達一半,且在以“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等環境議題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均有超過80%在業務中採用“公眾宣傳倡導”這一手法。

報告指出,兩年數據對比顯示在公益行業整體形勢趨於緊張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已展示出直面挑戰的韌性,而其中志願服務類型組織的適應性尤顯。此外,鋻於“公眾宣傳倡導”是環保公益組織最為主流的組織定位,廣大環保組織需加強面向公眾開展宣傳倡導的能力,承擔好“倡導者”這一在環境治理體系中基礎且重要的角色。籍此,報告對主管部門、環境資助方及環保公益組織提出建議,希望主管部門多開展行業交流和能力建設,增強環保公益組織直面挑戰的能力,希望環境資助者基於行業定位輸出資源,關注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支援更多基層力量持續地參與環保。希望環保公益組織基於議題發展趨勢(如氣候變化),創新公眾宣傳倡導的價值,同時參與和發起行業聯合行動,抱團取暖。

清華大學社會係教授晉軍對於報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報告對600余家環保公益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機構全職三個人,年度籌資十萬元。三個人和十萬元都是中位數,也就是説,一半機構的全職人員和年度籌資都不高於這兩個數字。我國環保公益組織已經發展了三十年,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但從機構成長而言,依然道阻且長、仍需繼續努力。其次,連續兩年的調查可以形成對於變化趨勢的判斷。籌資規模和議題結構的變化,生動反映了我國環保公益組織近年來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值得從業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關注與深入分析。”

萬科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陳一梅在發佈會現場致開場辭中提到:“這是萬科公益基金會與夥伴機構聯合發起以來連續第二年共同支援這個調研;希望在這個不確定性有所增加的當下,讓更多的行動在一線的環保公益機構為社會各界所看見,也彼此之間看見和走近。”

SEE基金會環保公益行業發展總監王亦慶認為:“完善的環保公益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在資助方確定資助策略和方向時提供數據支援,也能夠幫助環保公益組織了解他們所在議題的同行者,促進良性競爭和合作的産生。環保公益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需要多方共商共建共用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行動參與進來。”

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趙坤寧表示,該項調研連續兩年已收集約800家活躍環保公益組織的運營資訊,行業的趨勢在數據的累積中不斷清晰。未來,“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將繼續開展,希望在環保公益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和新議題之際,成為共用夥伴最新探索經驗和智慧的平臺,傳遞砥礪前行的信心。

會議現場還邀請本次項目合作的樞紐組織代表,圍繞“環保公益組織如何直面挑戰”做了探討,並對如何做好行業調研的動員發表了意見,三家主辦方現場兩年來積極參與的8家優秀夥伴做特別致謝。大家一致認為行業調研需要持續做下去,同時需要輔以案例增加年度特色,傳遞希望,從而激勵從業者、同道者共同行動。(中國網 劉景 王心怡 李成婷 何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