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發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 紅樹林營造》 助力海岸帶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提升
10月24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正式發佈4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其中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牽頭,多家機構共同參與編寫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 紅樹林營造(下簡稱:紅樹林方法學)》,引發各界關注。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重要的海岸帶生態系統,具有促淤護岸、防風消浪、防災減災、固碳儲碳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綠色發展。
“加強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是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內容”,2021年,由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編制印發的《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指出,近年來,沿海各地通過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等重大工程,不斷加大紅樹林保護修復力度,取得積極進展。“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紅樹林面積增加的國家之一”。
通過營造紅樹林,可以增加紅樹林面積和生態系統碳儲量,實現二氧化碳清除,從而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本次公佈的紅樹林方法學明確了紅樹林營造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監測方法、審定與核查要點等關鍵資訊。
紅樹林方法學充分考慮了我國紅樹林資源和修復項目的特點,針對在無植被灘塗和清退養殖塘開展紅樹林種植這兩類紅樹林營造方式進行編制,並且通過採取免於額外性的論證、提供預設值等方式,提高方法學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鼓勵紅樹林碳匯項目的開發。紅樹林方法學的發佈,為我國紅樹林營造碳匯項目的開發提供了科學、規範的指導。
在此之前,SEE基金會自2021年海洋項目成立以來,通過本土海洋保護社會組織網路,幫助地方修復超3,600畝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積極與多家海洋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研究,並與多個濱海社區及漁民團體進行社區共管合作,推動社會多方力量助力全球海洋保護工作。
“紅樹林方法學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與SEE基金會長期著力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紅樹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濱海海岸帶生態系統,推動紅樹林方法學的落地,也是希望在國家關於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讓更多公眾的關注紅樹林保護議題,推動社會各方可以更為科學的參與紅樹林生態保護工作。”SEE基金會海洋項目總監王靜介紹“SEE基金會作為此次紅樹林方法學的牽頭編寫方,將繼續積極參與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同時,SEE基金會呼籲更多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關注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濱海濕地保護工作,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作出貢獻。(中國網 劉景 王心怡 何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