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湖南綏寧:文旅産業助力綠色發展

來源:中國網 編輯:楠楠 人氣: 發佈時間:2023-07-13 18:39:15
摘要: 文旅綏寧,湖南師範大學“三下鄉”實踐團走進大園村開展苗寨文化尋訪調研。

文旅綏寧:湖南師範大學“三下鄉”實踐團走進大園村開展苗寨文化尋訪調研

1689230577687.png

探索文旅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講好非遺傳承故事。7月11日,湖南師範大學商學院青年傳媒中心走進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對當地非遺文化及文旅業等特色産業開展調研活動。

自國家文旅部推出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以來,大園村抓住文旅發展進入涅槃重生新時期的機遇,利用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了一批特色文旅産業。在大園村古苗寨,實踐團參觀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園苗寨古建築群”。作為《爸爸去哪兒》、《那山那人那狗》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地,大園村充分利用當地風景名勝與民族特色等資源,大力推行“文化+旅行”模式。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該村採用“以研學旅遊為先導、以文旅産業為核心、以非遺文化為靈魂、以基礎設施為支撐”的開發新模式,在研學方面開設了竹編、插繡、農耕文化、捕魚、剪紙等八個課程。村支部書記楊文淼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到:“發展旅遊業使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非遺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在大園古苗寨非遺苗族插繡研學基地,實踐團採訪了市級非遺項目插繡課程授課教師周元桃、曾冬嬌。曾東嬌為實踐團成員介紹並演示了苗族插繡的具體繡法:即先用魚刺、雞翅骨或菊竹削製成針,往內空針管中穿入五彩絲線並在麻布上反覆穿插,最後對正面進行修剪,形成立體繡圖。在兩位老師的熱情講解和指導下,實踐團成員親手體驗苗族插繡的製作過程,對插繡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你只要願意來學,我們就願意免費交,如今願意潛下心來認真鑽研苗族插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插繡手藝面臨失傳的威脅。”周元桃向實踐團成員闡述了苗族插繡難以傳承、繡成品銷售渠道不通、插繡手藝人難以靠手藝生存等困境。實踐團成員針對上述問題,充分發揮市場行銷專業優勢,提出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直播、拍攝短視頻的方式傳播插繡文化,打造苗族湘繡特色IP;結合時代特色,利用電商平臺探索建設具有大園古苗寨特色的湘繡商業品牌等建議。

“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當日下午,實踐團成員還走訪參觀了諸葛亮古井、十一階梯、剪紙基地、清廉文化基地四知堂等地,深入挖掘了大園古苗寨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如今四知堂已經成為了邵陽市內有名的廉政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在走訪四知堂時,村支部秘書楊彩虹滿臉自豪與欣喜地説道。她為實踐團成員介紹了四知堂名字的歷史內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和所象徵的清廉文化,為實踐團總結以黨政文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經驗打下了基礎。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不僅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插繡、剪紙等非遺文化和大園古苗寨的深厚歷史底蘊,而且也增強了他們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前進,讓青春力量在鄉村振興的星空中熠熠生輝!”實踐團成員曾喆在調研後如是説到。

青春助力三下鄉,鄉村振興在路上。據悉,該實踐團已入選“走近千村觀察,唱響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實踐團已前往花園閣村、插柳村、大園村等地開展調研活動,探索發展羅漢果種植、文旅業等特色扶貧産業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後續,實踐團將通過製作推送、拍攝視頻等方式,充分利用各大媒體平臺,對大園古苗寨的獨特風情及深厚歷史底蘊進行宣傳,提升大園村的知名度;同時總結發展文旅産業助力鄉村振興新經驗,得出調研報告,為鄉村文化旅遊産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湖南師範大學 汪子熙 溫奕琦 曾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