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強化地質勘查工作 確保能源資源安全

來源:中國網 編輯:劉 景 人氣: 發佈時間:2023-03-22 17:10:39
摘要: 秦西社所著文章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提出站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高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強化地質勘查工作  確保能源資源安全

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建功立業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秦西社

黨的二十大對未來一個時期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把國家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確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徹在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其中,確保“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重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質工作必須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站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高度,為實現找礦戰略行動突破,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再鑄新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充分認識我國礦産資源現狀,把礦産資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中

礦産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世界上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産資料源於礦産資源。由於地質運動的不均衡性導致礦産資源的分佈並非呈平面或線性狀態,而我國礦産資源分佈的特點是大宗礦産資源稀缺,對外依存度高。我國40多種主要礦産中,25種對外依存度高達60%。其中,大宗礦産鐵、錳、銅、鉛、鋅、鎳、鉀鹽等12種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礦産資源的消費量也在快速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開始,我國40多種重要礦産中,90%以上的消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準,50%以上的每人平均消費量超過世界水準的2倍。以我們常用和熟知的礦産為例,2021年,我國消費黃金1208噸,而我國生産黃金僅為328.98噸;銅全年消費量達1400萬噸,而我國生産銅僅為180萬噸;鐵面臨的形勢則更為嚴峻,2017年—2021年,連續5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進口國多達53個。去年,全國累計進口鐵礦石量11.24億噸,進口額達1.2萬億元,等等。在國家整體戰略安全中,我國礦産資源安全屬性與特徵越來越明顯,大宗礦産資源稀缺的結構性風險將會導致系統資源安全問題。

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時有發生,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基礎原料,我國礦産資源的保障,重要産業鏈供應鏈風險不斷增大,對有效解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以及礦産資源國際供應風險不斷攀升。人們常説核心技術“卡脖子”“牽鼻子”,礦産資源尤其是戰略性礦産資源更是存在“卡脖子”“牽鼻子”的難題。面對嚴峻的形勢和複雜的國際環境,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在國內生産自給的戰略底線,立足加大戰略性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夯實國內大迴圈的資源基礎,保障初級産品供給,把礦産資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切實加強地質勘查戰略佈局,在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行動中取得實效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時強調,“礦産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産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近期,自然資源部及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展開研究,並已出臺或正在研究制訂相關政策措施,對新一輪找礦突破進行部署安排。目前,正在推進幾項重點工作: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加強戰略性礦産調查力度,為出讓探礦權提供區塊建議;調整礦業權收益徵收方式,研究政策堵點,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找礦勘查積極性;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專項,加大找礦勘查理論、方法、技術和科技研發力度,破解找礦“深”難題等。此外,自然資源部已印發文件,將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圍繞緊缺和戰略性礦産,加強國內勘查開發,鞏固和新增一批戰略性礦産資源基礎,實現增儲上産;進一步完善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礦産勘查開發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調整礦業權出讓收益的徵收方式,將按照礦山生産銷售收入按年收取等。可以説,我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即將全面實施,各項實施方案即將穩步展開。如何更加科學、高效、綠色低碳開展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已成為相關部門、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高度關心、關注的問題。各有關方面要站在國家資源安全的高度,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擔當,全力以赴推進新一輪找礦工作,確保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

首先立足國內勘搜尋礦,加大勘查開發力度,有效挖掘國內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提高國內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積極開展“三深”戰略,充分利用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攻深找盲;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綠色勘查與開發,保護綠水青山,優化礦産勘查開發,推動礦産勘查開發的高品質發展;國家及有關部門,要對礦産勘查開發精心佈局,加大宏觀政策支援指導,加大財政支援力度,推進稅費減免政策,鼓勵、激勵企業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以市場化原則大力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風險探礦;組織專家及有關方面依據我國礦産分佈特徵、地質構造、成礦規律等進行全方位研究佈局,科學規劃部署,開展新一輪探邊摸底、攻深找盲,圈定資源;鼓勵和推動各類地勘單位在新一輪找礦突破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制訂鼓勵探採一體化相關政策,並積極參與礦區深部週邊勘查;掌握全球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積極組建大型礦業集團展開境外資源合作開發,構築我國能源資源保障體系。

發揮能源資源優勢,在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戰略中彰顯陜西的擔當作為

陜西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品類繁多,自然稟賦優越,礦産資源豐富。陜北擁有煤、石油、天然氣、鹽等豐富的能源礦産,而綿延橫亙關中,陜南的秦嶺、巴山,則蘊藏著豐富的金屬與非金屬礦産,擁有金、鉛鋅、銅、釩、銀、鎳、鈷、錳、鉻、鉀長石等戰略性資源,成為我國礦産資源的聚寶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奠定了陜西以及西北工業發展的基石,不斷推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經濟逆流、俄烏衝突等形勢,陜西經濟表現出了資源端的獨特優勢,支撐著陜西經濟的強勁發展。2017年,陜西國民生産總值2.3萬億元,2019年、2020年分別為2.59萬億元、2.60萬億元,而2021年為2.98萬億元,2022年則為3.2萬億元,增幅躍為全國第6位。其中,能源資源類企業貢獻巨大。2022年,陜西省國企經營收入1.3萬億元,而能源資源類的大型企業集團——陜西煤業、延長石油、陜西有色3家企業的經營收入就近9000億元,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一直以來,陜西的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矛盾,為此,更需要正視其存在的問題,下大氣力解決,但也必鬚髮揮優勢,把優勢做到極致。

秦嶺及秦巴山脈礦産資源豐富,礦産品種繁多。經過陜西省地質工作者60多年的艱辛努力,現已發現探明瞭一大批金屬和非金屬礦産資源。僅以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為例,從1957年由東北鞍山鋼鐵公司入關以來,僅在陜西勘探評價大中小礦床110多個,獲得黑色金屬礦石儲量6億多噸、有色金屬資源量2000萬噸、貴金屬資源量近3000噸、冶金輔助原料和化工原料礦石儲量7億多噸;提出了秦嶺造山帶成礦理論和勘探方式,發現探明諸如鳳縣八卦廟特大型金礦、鳳太超大型鉛鋅礦、煎茶嶺大型鎳金礦、商南大型釩礦、柞水大西溝鐵礦、略陽銅廠鐵礦等一批礦床,形成了勉略寧、鎮山柞、鳳太、小秦嶺等5大金屬礦産資源基地。目前,這些礦床80%以上已被開發利用,建成礦山企業20多個,不僅結束了陜西“手無寸鐵”的歷史,更是奠定了陜西的工業基礎,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秦嶺陜西段成礦條件優越,找礦潛力巨大,陜西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站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重要産業鏈供應鏈的高度,重新規劃、佈局全省新一輪找礦突破。一是要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行動機遇,積極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援,並將資源勘查作為基礎項目建設在財政上予以傾斜;二是組織地勘單位、有關專家對全省地質構造、資源特徵、成礦條件、成礦規律、成礦類型、探礦方法等礦産資源勘查深入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在成礦條件好的重點區域,積極組織實施;三是充分發揮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等省屬地勘單位多年來所形成的勘探技術力量強、勘探技術人才多、找礦經驗豐富等優勢,匯集相關科研院所,抽調組織專家團隊,以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聚焦科技找礦突破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以勘查開發利用中心、實現關鍵理論方法突破,推廣運用一批綠色、適應、高效的勘查技術方法,大規模攻深找盲、探邊摸底,圈定資源賦存狀況及資源量,特別關注危機礦山、枯竭礦山的資源情況;四是動員社會力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礦産勘查,並根據礦産勘查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制訂相關的風險防控措施;五是加快地勘單位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能,完善地礦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地勘技術隊伍和廣大職工從事勘搜尋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六是加快礦産資源類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大力促進勘查技術類礦業類公司上市步伐,學習借鑒國際、國內大型礦業集團經驗,以“地質勘查(技術服務)→礦業公司(産品運營)→上市(資本運營)→技術服務+産品經營+資本運營→國際礦業公司”模式,通過上市公司規範運營和資本市場融資,改變傳統經營和發展方式,提升技術創新水準和發展能力,攻堅制約發展的技術難題,大規模開展國內外資源的擴張並購,從而構建跨國礦業集團,強化資源保障能力。

礦産資源關乎國家安全底線。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始終牢記踐行“國之大者”,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資源保障。地質工作者及相關方面要不忘初心使命,奮發有為,篤定前行,積極投身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行動,為努力譜寫新時代高品質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