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兩會特別策劃|他們的提案關乎你我
在《關於完善我國重大慢病註冊登記系統的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霍勇表示重大慢病註冊登記系統,是指建立一個動態的、完整的、準確的疾病數據庫,以反映人群中重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危險因素、疾病發展規律、治療效果等資訊。完善國家重大慢病註冊登記系統可以提高疾病監測和預防能力、提高疾病診斷和治療精準度、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效率、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醫學研究和創新發展,從而為國家和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霍勇委員建議,一是優先選擇影響國民健康的部分重大慢病,建立國家級的重大疾病專病數據資訊系統管理平臺,系統和規模化地收集專病資訊。
二是建立專病數據集標準,加大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梳理和完善健康醫療數據目錄,將大數據進行分級、分類、分地域和分專業的編制。整合不同來源的數據,解決整合數據平台中的技術壁壘、行政阻礙。多方共同制定專病數據庫的管理規範,規定各方義務和權利。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發展,“長壽而不健康”等問題日益突出。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當前我國2.6億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有超過4000萬失能群體、1500萬失智群體,老年慢性病患者已達1.9億人,老年介護需求大幅上升。雖然,我國已在49個城市、面向1.45億人群開展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帶動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老年介護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但是,基於我國老齡化所呈現出的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這一形勢和特點,針對老年群體的長期護理,問題依然突出。
對此,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針對我國老年介護服務起步晚,相關行業標準及規範不完善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從國家政策和立法層面予以保障,建立老年介護行業標準。建議人社部、民政部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版)》及教育部“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基礎上,加快制定養老護工職業認定標準及服務邊界。建議民政部加強行業準入資質管理,加快推動養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老年照護、養老護工等老年介護行業中不同職業資格鑒定的管理與銜接互認,最終對介護這一涉及範圍較廣的社會民生問題給予立法保護。
(二)明確老年介護行業定價標準。建議民政部參照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指導價格,制定科學合理的老年介護行業服務定價標準及參考服務內容,逐步將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醫院、或享受居家到府的不同類型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部分費用清單納入醫保體系,由社會和家庭合理分攤老年介護費用。
(三)加強老年介護行業的社會監管。建議民政部儘快制定老年介護行業服務規範指南和服務品質動態評估監督機制。依託全國徵信系統及各地衛健信用資訊系統,歸集老年介護從業者基礎資訊、失信資訊及風險提示資訊等,建立健全老年介護從業者信用檔案,加強對從業者的信用管理。
(四)完善老年介護培訓考核體系。建議教育部鼓勵高水準職業院校,對標國外先進經驗,開展老年介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産教融合,加強各培養層次有序銜接,推動院校之間實施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在非學歷培訓方面,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級別老年介護人員職業發展需要,適時出臺《老年介護員培養操作細則》,優化完善課程培訓體系、實踐實訓體系和培訓考核標準。同時,建議在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將失智老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試點。
目前,代表我國高等美術教育最高水準的“八大美院”的中國畫專業招考,僅中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專業採取毛筆筆墨考法,其餘院校幾乎均為以素描、色彩、速寫等科目為主的西畫考法。針對這一現象,202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提出建議。
牛克誠委員建議:參照書法專業在教育部指導下的單列考試方式,將中國畫專業招錄進行單列,優化中國畫專業考試科目設置,統一採用毛筆筆墨考法,可設臨摹(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寫生、書法三科目,以考測考生的中國畫傳統筆墨基本功、筆墨賦形能力及書法基本功。
可在八大美院先進行統一試點招考改革,待八大美院統考成熟後,向全國其他設有中國畫專業的高校推廣,從而建立全國高校中國畫專業統考招錄機制,提升招考科目對中國畫專業必備基礎素養的導向效能。並由此輻射到考前培訓班,通過臨摹、毛筆寫生及書法的早期訓練,重塑年輕一代的傳統文化基因,熟悉中國畫工具、媒材,掌握中國畫技藝,理解中國畫基本原理,參悟中國畫文化精神,感受中國畫所凝結的中國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形成對於中國畫的價值認同及情感親和,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畫的藝術創造者、愛好者及擁護者、贊助者。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清泉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如何提升中國的基層尤其是鄉鎮村這個級別的醫生、醫療人員的中醫能力,是他今年提案中關注的重點。
劉清泉認為,在村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醫生不應該區分中醫和西醫,應該中西醫兩種技術兼備,掌握對於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治療手段。通過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完成呵護老百姓的健康,才能真正把中醫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因此,加強基層醫療人員中醫中藥能力的培訓至關重要,只有把這一道體系建立好,才能更好的助力於中醫中藥的發展,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
劉清泉説:“大型的中醫院發展良好,反而在鄉村,中醫缺失嚴重。傳承創新發展中,核心是傳承,而傳承,應該是先承後傳。中醫學習是一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但是沒有這個過程就很難有大的發展,所以要做好中醫師徒的承傳工作,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談創新和發展。”
劉清泉説:“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我們會用現代的科學理論把我們中醫説清楚、講明白,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把它展示出來,用最準確的現代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我們中醫中藥才能為中國的老百姓健康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影響世界醫學和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一直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就此話題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周渝波委員説,目前,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但影響國有資本配置的一些突出矛盾需要重視解決。一是實體産業週期性波動與金融機構安全性要求的矛盾。二是實體企業聚焦主責主業與創新資源融通融合的矛盾。三是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與科技創新投資風險的矛盾。四是國有企業負責人的任期制考核與産業培育長期性的矛盾。針對上述矛盾,為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推動完善“産融結合”機制,暢通國有資本在資本市場和實體産業間的流動渠道。重視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國有資本帶動優勢,形成更加暢通的實體産業和資本市場結合部和連接點。既充分理解把握實體企業發展需求,又依法合規用好各種金融工具,通過基金募資、項目投資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創新資源參與科技創新、産業培育,實現各類資本的信用轉換、期限轉換,促進提升資本要素在實體産業的配置效率,更好實現“以融促産”“以融強産”。
二是健全完善跨界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在協同創新中跨業跨企流動。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中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協同創新、設立國家專項基金等為抓手,更大力度推動國有資本跨行業、跨企業流動,依託産業龍頭央企,聯合民營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打造創新聯合體,健全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聯合創新機制,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三是完善科技創新投資容錯機制,鼓勵國有資本敢於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深入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按照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原則,針對科技創新投資特點制定規範的容錯程式,明確國有企業在開展科技創新投資中,如果遵守決策程式、履行應盡義務且不存在故意違法違規情形的,可以不追究單個科技創新投資項目國有資本損失的個人責任,以此消除國有資本開展科技創新投資的顧慮。
四是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機制,引導國有資本加大科技攻關、産業培育投資力度。持續完善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所有支援國有企業創新的考核政策,深入探索對承擔長期性科技攻關、産業培育任務的國有企業負責人,制定遞延式考核機制、階段性專項考核目標和特殊的任期制安排,以此激勵國有企業負責人更好把握需要國有資本長期投入的項目。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鴻獻提交提案:大力發展中藥配方顆粒産業,加快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制定工作進程,統一各省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備案審查工作要求,允許零售藥店設立中藥配方顆粒專櫃,有效提升中藥配方顆粒的可及性,並大力支援中藥配方顆粒出口,鼓勵並引領企業加快中藥國際化進程。
受疫情影響帶來的出行限制,過去三年,國內旅遊行業受到重創。據統計,2021年和2009年相比,雖全國景區總數增長14%,但遊客人次和收入降幅均超一半。
朱鼎健建議借此機會,大力刺激綠色低碳消費,推動文旅産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消費並不是鼓勵粗放消費、非理性消費、奢侈消費,擴大內需的同時也是刺激綠色低碳消費的關鍵期,建議利用這一契機,大力培育和鼓勵消費者的綠色低碳消費習慣。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局下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精神,建議儘快研究落實全國綠色消費積分制度,以數字化手段全領域紀錄居民的日常低碳消費行為,形成居民綠色積分檔案。鼓勵民眾在旅遊過程中自帶洗漱用品、節水節電、參與光碟行動;鼓勵遊客使用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自行車等低碳出行方式;鼓勵消費綠色低碳認證的旅遊産品等等。對綠色積分到達一定程度的居民實施現金補貼、購物折扣、兌換物品等激勵措施。“朱鼎健説。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會長謝俊明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國內的政策環境正在逐步優化,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內地港資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尷尬的窘境”,企業的發展始終無法擺脫行政審批和申報準入的禁錮。例如在醫藥衛生領域,在對國際合作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備案過程中,將內地港資醫療機構參照外資單位進行管理,不予備案。這一規定使得香港同胞來內地興辦的醫療衛生機構受到阻礙,既無法參與到國際合作的臨床科研項目,也無法參與到國內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臨床研究合作當中,無法接觸到醫學最前沿的先進産品和技術,極大限制了助力國産醫藥創新産品研發的途徑和醫療機構在臨床技術上向國際高水準方向的發展。
據了解,國家科技部出臺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惠港政策只批准了香港和深圳的4家單位作為試點,其政策還未真正廣泛落實到內地。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
一、允許符合條件且誠信記錄良好的內地港資醫療機構納入人類遺傳資源惠港試點單位,參與國內臨床科研項目。建議進一步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使內地港資醫療機構能享受到同等國民待遇,符合國家鼓勵全民創新的方針政策,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二、推動開放共用的科研文化,從體制機制上保障科研人員可以自由探索和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在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鑄就守護人民生命健康之盾,急人民所需。鼓勵更多內地港資醫療機構的科研人員參與國家生物科技創新,加強生物安全基礎設施和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持續輸入新鮮血液。
三、加強生物安全法的普及,提高生物安全知識知曉及執行率。注重內地港資醫療機構在研究過程中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的保護,嚴格執行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出臺的各項涉及我國生物安全保護的法規政策。
2022年,我國新能源産業繼續突飛猛進,新能源汽車産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發電裝機位列世界第一,電池儲能高速增長。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我國正加快關鍵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綠色低碳供應鏈,推動新能源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
近一年來,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在2023年兩會期間,結合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專長,提交多份提案。
曾毓群委員在《關於開展我國動力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強電池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提案》中指出,電池護照是物理電池的數字孿生體,可實現對動力電池全供應鏈的透明化數字管理。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可通過電池護照,簡單直接的查閱電池産品的相關資訊。電池護照作為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有力抓手,可成為促進電池産業低碳、迴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曾毓群委員建議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發揮中國産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針對碳足跡、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實際管理需求,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並將其作為我國電池行業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此外,還需加快推動電力核算規則與全球接軌。我國新能源産業優勢大,出口多,要確保産品碳足跡核算中所有清潔電力的低碳屬性都能發揮最大價值,有關部門需進一步完善電力數據結構和綠電確權工作並定期對外發佈,儘快制定各種清潔電力的電力證明和交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