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秦嶺深處“三原色”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清風 人氣: 發佈時間:2022-11-28 23:30:12
摘要: 隨著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迷彩服、橙色衣、綠馬甲走進秦嶺。為了秦嶺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為了無數珍稀物種在這裡繁衍生息,這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三原色”的生態衛士,腳步仍在繼續。

陜西省寧西林業局國有林場。陜西省寧西林業局 供圖

初冬,行走在秦嶺腹地,群山含翠,層林盡染,每一寸山光水色都令人驚艷。儘管已到萬物冬藏的季節,秦嶺深處卻風景如畫,山、水、人、村和諧相融,一個豐富多彩的高顏值生態空間呼之欲出。

在這重重碧嶺中,大量珍稀野生動植物繁衍棲息,眾多特色林木繁茂生長,構成了神秘莫測的世界生物多樣性“寶庫”。一群“生態綠軍”不辭勞苦地行走在大山深處,一棒接著一棒、一程接著一程,默默守護著秦嶺的綠水青山,見證著樹木成林、動物成群,同時也讓山區群眾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迷彩服

這些年,郭亞忠和站上的12名護林員跑遍了林場的溝溝岔岔。

看著林區越來越綠,青山越來越美,野生動植物種群越來越多,郭亞忠心裏會不由地升起一股自豪感。

11月6日,坐落在群山中的西安市鄠邑區西河村,一如往日般寧靜。在距離村子不遠處的山坡上,是陜西省寧西林業局樺樹坪林場母子坪管護站。

秦嶺深處,郭亞忠(左一)和幾名護林員正在山林中巡查。陜西省寧西林業局 供圖

清晨,周圍還是霧濛濛的,管護站站長郭亞忠就已經帶著幾名護林員走在了巡山的路上。山路不好走,蜿蜒崎嶇,野草叢生,郭亞忠拿著鐮刀,熟練地穿梭在叢林中,身上的迷彩服和四週的草木融為一體。

“我們林場管護面積15.98平方公里,山大溝深,地形複雜,但年年走、天天走,溝溝坎坎都刻在腦子裏了,再難走的路走多了也好走了。”在郭亞忠心裏,穿上這身迷彩服就意味著責任,“每次巡山的路線都不一樣,很多地方摩托車只能騎到山腳下,剩下的山路就得靠兩隻腳了。”

作為一線護林員,50歲的郭亞忠在這片山林裏已經行走了20多年。巡山、護林、監控記錄、宣傳勸阻……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在他眼裏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需要精心呵護。

“山林就是護林員的家,日常工作看似平凡瑣碎,但責任重大,一點兒都不能馬虎。”這些年,郭亞忠和站上的12名護林員跑遍了林場的溝溝岔岔。看著林區越來越綠,青山越來越美,野生動植物種群越來越多,郭亞忠心裏會不由地升起一股自豪感。用他的話説,守護青山換來“金山”,再苦再累都值得。

寧西國有林區是國家重點國有林區之一。在護林員們多年的精心管護下,這裡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功能持續向好。

“現在,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不光要勤跑腿,還要會用智慧設備。”郭亞忠擺弄著森林資源巡查系統手持數據採集終端,邊説邊往山上走,他漸漸消失在山林深處。

橙色衣

每年節假日和秋冬季是熊學政最忙的時候。這些時間段裏,他不管是上山護林防火,還是進村宣傳護林知識,一天到晚都穿著橙色護林防火服,走到哪都是“亮點”。

在旬陽市黃沙河林場,護林員熊學政已經堅守了37年。旬陽市林業局 供圖

身穿橙色護林防火服,手拿木棍和彎刀,背著一大包乾糧,熊學政像往常一樣在晨霧中開啟了一天的巡山之旅。

這裡是旬陽市小河鎮黃沙河林場,峰巒疊嶂,紅葉漫山。這片2萬餘畝的國有林場,也是熊學政守護了37年的“主陣地”。從黃沙河護林站出發,熊學政每天巡山20多公里。爬累了,他就找塊石頭坐下來歇會兒;渴了餓了,他就喝著山泉水啃幾口乾糧墊墊肚子,再接著走……熊學政家裏保存著幾十本巡山日誌,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22歲上山護林以來的點點滴滴。在他眼裏,除了家人,就數身上的制服和這片山林最珍貴。

“以前進一次山幾天才能下來,最長一次在山上待了半個月。”沿著狹窄的林蔭小道,熊學政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那身橙色護林防火服在滿山翠綠中顯得格外耀眼。

熊學政是土生土長的旬陽人,半輩子圍著山林轉,吃了不少苦,也積累了豐富的護林經驗。9座山、7個川、35條溝,哪片林子長勢茂盛,哪條溝裏野生動物經常出沒……林場的“家底”他一清二楚。

“這幾棵樹是我上山頭幾年栽下的,當時還沒有娃娃的胳膊粗,現在長得又高又壯。”指著路旁的幾棵松樹,熊學政説,“它們長大了,我也老了,不知道還能陪伴它們幾年。”

守山護林,其中關鍵一環就是林業病蟲害防治和森林火情監控。每年節假日和秋冬季是熊學政最忙的時候。這些時間段裏,他不管是上山護林防火,還是進村宣傳護林知識,一天到晚都穿著橙色護林防火服,走到哪都是“亮點”。

“特別是清明節以後,天氣暖和了,進山的人也多了,容易發生火情。這身衣服顏色醒目,老遠就能被看到,很多想搞破壞的人都被這衣服嚇跑了,省了不少口舌。”護林員是份苦差事,熊學政卻樂在其中。尤其近幾年,隨著林長制的落地,黃沙河林場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良好的生態效益加快轉化成産業發展、增收致富的優勢。端穩了“生態碗”,大夥對熊學政的稱呼也從“管閒事的”“拿雞毛當令箭的”變成“老熊”“林長”。提起這些變化,熊學政説自己渾身都是勁。

爬上一座山頭,熊學政從背包裏掏出望遠鏡,把遠處的連綿青山齊齊“掃描”了一遍。他説:“現在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增強了,守著這麼好的山水,我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綠馬甲

自今年5月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招募18名志願者以來,這支身穿綠馬甲的秦嶺生態保護新生力量就成了山林裏一道流動的風景。

志願者們給進山群眾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供圖

最近一段時間,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志願者們比較忙。跋山涉水拍攝記錄、向進山群眾宣講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為牛背梁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代言、籌備生態文化讀書會……自今年5月保護區首次招募18名志願者以來,這支身穿綠馬甲的秦嶺生態保護新生力量就成了山林裏一道流動的風景。

儘管這些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但從穿上綠馬甲那天開始,他們就有了共同的身份——“秦嶺生態衛士”。

“以前進山只看風景,自從穿上這件綠馬甲,眼裏的秦嶺就不一樣了。我會很自然地關注這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林間長的。除了想保護好它們,我更想把秦嶺的美展示給更多人。”在西安生活了20多年,46歲的付國軍為自己攢下了豐厚履歷: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網路科技産品設計研發者、服裝設計師、雁塔區人大代表……撇開種種光環,這些年,他最想做的就是參與秦嶺生態建設。

付國軍是浙江人,剛到陜西時一點兒都不適應,壓根沒想著留在這裡。自打第一次跟同學到秦嶺深處逛了幾天,他就迷上了這片美麗的山水。畢業後,他留在了西安。

“秦嶺最美的就是青山和綠水。我現在也是陜西人,還是一名人大代表,為守護好秦嶺的山山水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本分也是責任。”這半年多來,付國軍只要閒下來,不是進山巡查宣講,就是學習秦嶺自然資源知識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的政策法規。他説:“要保護好秦嶺,就得讀懂秦嶺,還要把秦嶺的好故事講得既生動又接地氣,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進來。”

不久前,在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舉辦的國際生物圈保護區日主題活動上,付國軍作為秦嶺珍稀物種——血雉的代言人和他製作的視頻集錦一同亮相。精彩的講解、視頻裏展示的精美畫面,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隨著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迷彩服、橙色衣、綠馬甲走進秦嶺。為了秦嶺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為了無數珍稀物種在這裡繁衍生息,這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三原色”的生態衛士,腳步仍在繼續。(黃敏)


來源連結: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11/28/content_79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