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整好土地種好糧 護好生態奔小康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1-01-26 11:49:53
摘要: 前後兩年多時間,四川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實現了土地旱能澆、澇能排,田平、路直、渠通,確保農田高産、穩産,形成良性生態迴圈。

隆冬臘月,來到四川宜賓屏山縣錦屏鎮柏香村,只見村裏一大片坡改梯的山地,村民們正在地裏忙著收菜。而過去這裡地塊零碎,只能零星種些糧食作物,許多村民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土地隨之撂荒。

改變始於2018年。當年,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啟動實施,涵蓋雲南、貴州、四川地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連片土地整治項目。其中,四川省項目面積最大,涉及宜賓、瀘州、樂山和涼山4市(州)的13個縣194個村,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

前後兩年多時間,四川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實現了土地旱能澆、澇能排,田平、路直、渠通,確保農田高産、穩産,形成良性生態迴圈。“烏蒙山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態脆弱,傳統農用地整治路子走不通。”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在烏蒙山土地整治項目中,創新開展生態整治新模式,比如在土地平整時,拋棄以往大規模使用硬化田埂的思路與理念,保存田埂的基本生態功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整治完成後,四川省新增有效耕地面積3.19萬畝,新增糧食産能6800余萬斤,近8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

農業生産條件的改善,讓曾經的廢棄地、撂荒地成了“香餑餑”。珙縣巡場鎮三合村曾因産煤興盛,煤礦關閉後,留下的是2000多畝礦山廢棄地、受污染的水源和滿山的地陷。經過土地整治和生態環境修復,如今的三合村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鄉村旅遊地。曾經外出經商的當地村民馬家兵抓住“家門口的機會”,在村裏流轉了600畝土地種植牧草,帶動村民增收。

不僅收入增加,土地整治帶來的是以産業為依託的鄉村振興。63歲的柏香村村民羅澤榮告訴記者,過去家裏有一畝多地,地塊零碎,又缺水,種地養不活一家人。“現在不僅土地平整了,還修了路、通了渠。我種了經濟作物,一年收成能有一萬多元。”

如今,昭覺縣灑拉地坡鄉種上玫瑰和藍莓,越西縣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屏山縣打造“雲頂茶海”為鄉村康養産業鋪路,沐川縣將田園風光與農業園區有機結合……放眼烏蒙山區,經過整治後的土地因地制宜,發展起現代農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宋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