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補治水短板,廣州為城市添綠留白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0-11-05 14:28:58
摘要: 2020年以來,廣州中心城區石井凈水廠二期、龍歸污水處理廠三期、健康城凈水廠、西朗污水處理廠等8座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陸續投産,它們都是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

湖水映襯著藍天,美人蕉隨風搖曳,小鳥在枝頭啁啾……當你置身於這樣的園林景致中,會不會想到地下其實是一座工廠呢?

2020年以來,廣州中心城區石井凈水廠二期、龍歸污水處理廠三期、健康城凈水廠、西朗污水處理廠等8座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陸續投産,它們都是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

建設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為廣州這座水域面積佔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新活力。

發起剿滅黑臭水體攻堅戰

家住廣州花地河邊的霍先生,在自家陽臺可以看到西朗凈水廠。“以前我對在陽臺一河之隔擴建污水處理廠是有疑慮的。現在投産了,沒見到想像中的大污水池。日常也沒有異味,原先的荒地變得井然有序,將來還會有體育設施、休閒文旅項目,我心裏的大石頭也落地了。”霍先生説。

霍先生所説的西朗污水處理廠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是新建的8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中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關注度最高的一座水廠。該工程造價為13.8億元,需要開挖一座長239.7米、寬193.7米,平均深度17米的超大基坑,將污水處理所有構築物及設施放置在基坑內。

在地質環境複雜的沿海城市,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經過努力,西朗污水廠於今年國慶節前夕,完成地面綠化及其他附屬施工。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龔海傑表示,2018年以來,廣州市共建成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12座(中心城區8座,週邊城區4座)。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13座,地埋式污水處理能力居全國第一,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約766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二。

迎難而上科技創新成“奇兵”

記者在廣州實地採訪發現,建設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工程涉及面廣,需要克服的難題較多。建設過程中科技創新成了“奇兵”,派上了大用場。

廣州市中心城區歷史悠久,城區管網複雜,市政主幹道交通流量大。原始的蛙人入暗渠摸查效率低,精確度不夠,排口摸查不全面;QV、CCTV等摸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針對以上環境特點及勘察要求,我們引進了全新摸查方式,三維鐳射掃描器掃描,能有效解決目前勘察盲點。”中鐵一局橋梁公司廣州水務項目指揮長周棟林説。

三維鐳射掃描器具有怎樣的優點?記者得知,該技術能有效和地面坐標相結合,掃描完成後的數據能以坐標的方式直接顯示出來;測量精度高,精度可高達20μm,有效規避了原人工測量的誤差……

通過這一技術,還提高了效率。以前勘察渠箱,6個人每天只能摸排200米,通過運用這項技術,現在2個人每天就能摸排800米。

據了解,廣州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多項技術創新和技術整合在國內走在前列。廣州凈水公司污泥脫水幹化一體技術經住建部鑒定為國際領先水準,並獲得“全國國企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公司自主研發的“電漿塔—氣動乳化—生物過濾”組合除臭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準,解決了地埋式構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難題。

“廣州新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突破了很多不可能,多項創新寫下中國創造、廣州樣板的注腳。”廣州水投集團總經理吳學偉説。

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100%

石井河曾經是廣州著名的“黑龍江”。如今,即使是酷暑天坐河邊都不會感覺到強烈臭味,河兩岸成為市民跳廣場舞、打太極、垂釣的好去處。

在廣州生態化凈水廠裏,配套建設了較完備的再生水迴圈利用系統。高標準的出水和經過生態植草溝收集凈化的雨水,用於廠外的河涌補水以及廠內景觀用水、綠化灌溉、道路保潔以及冷卻設備補充用水。

從2010年建成全國首座地埋式膜處理工藝凈水廠——京溪地下凈水廠、2018年初建成全市第二座採用地埋式構造的污水處理廠——石井凈水廠(一期)。到如今,廣州中心城區累計建成地埋式污水處理廠9座,呈北斗狀分佈于珠江兩岸,被譽為“地下北斗9星”。9座地埋式污水處理總産能181萬噸/日,佔廣州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總産能的三分之一,佔全國同類污水處理模式總産能規模的五成以上。

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李明介紹,廣州治水始終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納入國家監管平臺147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100%;9個國考斷面全面達標;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2018、2019年連續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龍躍梅、趙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