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昔日荒草遍戈壁 如今葡萄繞酒莊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0-10-21 21:57:13
摘要: ​北緯38度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分佈著全球知名的葡萄酒産區,寧夏賀蘭山東麓恰好在這一黃金地帶上。

寧夏志輝源石酒莊。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北緯38度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分佈著全球知名的葡萄酒産區,寧夏賀蘭山東麓恰好在這一黃金地帶上。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隨著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葡萄酒産業大有前景。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産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準,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寧夏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為統攬,針對葡萄酒等重點産業組建專班,由省級領導幹部包抓重點企業。“加快葡萄酒産業高品質發展,是使命所繫、優勢所在、轉型所需、大勢所趨、開放所依。”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趙永清説,“我們要堅持國際化視野、高端化定位,區域化佈局、集約化提升,産業化推進、融合化發展,市場化機制、品牌化行銷,數字化管理、智慧化重塑,把賀蘭山東麓打造成為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讓寧夏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世界葡萄酒版圖上的“新勢能”

中國西北內陸,嵯峨綿延的賀蘭山隔擋了騰格裏沙漠的狂風與黃沙,抵擋了西伯利亞的寒冷空氣。背對沙漠與寒流,賀蘭山與黃河合圍的土地上,擁有1100米左右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海拔”,降水量適中和黃河水灌溉造就了這裡“年年都是好年份”,晝夜溫差大、水熱系數高,獨特的風土條件造就了這裡“甘潤平衡”的品質和典型的東方風格。

這裡是我國最早種植葡萄並釀製葡萄酒的地區之一。元代詩人馬祖常在其《靈州》一詩中用“葡萄憐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詩句,道出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的悠久歷史。

2011年9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賽上,寧夏賀蘭山東麓産區賀蘭晴雪酒莊的“加貝蘭2009”脫穎而出,成為首個摘取國際金獎的中國葡萄酒。

“賀蘭山東麓産出的釀酒葡萄具有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協調等特徵,可以與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品質相媲美。”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世華説。伴隨賀蘭山東麓在葡萄酒業界聲名鵲起,長城、張裕、保樂力加、軒尼詩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慕名而來。

今年9月,第27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上,中國共獲得100枚獎牌,其中寧夏賀蘭山東麓産區以48枚獎牌蟬聯中國獎牌榜榜首。近年來,寧夏賀蘭山東麓酒莊捧回的國際葡萄酒獎項已近千個。

目前,寧夏賀蘭山東麓産區40多款葡萄酒在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城展示3年,成為中國唯一在這裡亮相展示的産區,其生産的葡萄酒遠銷法國、德國、美國、比利時、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賀蘭山東麓産區被牛津大學編入《世界葡萄酒地圖》,成為世界葡萄酒産區新板塊;寧夏也因“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

目前,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近50萬畝,佔全國的1/4,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種植區。現有酒莊211家,年産葡萄酒1.3億瓶,綜合産值達到261億元。

既關乎生態又關聯文化

賀蘭山下的生態之變,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産業發展與生態環保“雙贏”的實踐。其中,“小葡萄”扮演了重要角色。

驅車前往志輝源石酒莊的林間公路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石碑矗立田邊。賀蘭山東麓曾是周邊主要的砂石料來源地,多年開採一度導致這裡生態非常脆弱。

“亂石戈壁上,種玉米漏水漏沙,種小麥無法收割,種下的樹沒幾天就被吹乾了。”志輝源石酒莊董事長袁輝説,目睹賀蘭山生態不斷遭到破壞,他決心轉型發展農業和生態整治。自1998年開始,他埋頭于防護林種植、採砂區平田整良、溝內石頭篩選轉運、道路平整、灌溉水利管網設施和蓄水池建設。2008年,在廢舊砂石礦區上,袁輝的酒莊開始動工,並在改良後的土地上種下了第一茬釀酒葡萄。

20多年來,酒莊種植了2000畝釀酒葡萄,治理了6000多畝荒灘,栽種了8000多畝防護林。

如今,釀酒葡萄種植將賀蘭山東麓35萬畝荒地變成了綠洲,酒莊綠化及防護林建設大幅提高了産區森林覆蓋率,葡萄園“淺溝種植”成為賀蘭山東麓最大的水土攔蓄工程。賀蘭山東麓所種植的釀酒葡萄,每畝生産的葡萄酒價值在3萬至5萬元。在這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展現出顯著的實踐價值。

位於賀蘭山東麓産區最南端的紅寺堡,曾是一片亙古荒原。自2007年以來,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達10.6萬畝,農戶種植葡萄年戶均收入4萬元,解決農民就業8萬人次。

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附近的立蘭酒莊,3000多畝種植基地全部來自原隆村的流轉荒地,酒莊每年用工達3萬人次,95%的員工都是原隆村村民,年勞務支出400萬元。

如今,賀蘭山下遍佈的葡萄園早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園”。葡萄酒産業每年為周邊農民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工資性收入約9億元,當地農民收入中的1/3來自葡萄酒産業。

袁輝在不適合種葡萄的礦區,開發建設運動公園和攀岩館,帶動文化旅遊業發展。通過酒莊民宿、酒莊觀星、生態觀光等體驗式旅遊,賀蘭山東麓酒莊年接待遊客達60萬人次,成為寧夏全域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葡萄酒産業關係著發展、關乎著生態、關聯著文化,是典型的“第六産業”。根據規劃,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將進一步推進跨界深度融合,以葡萄酒産業為核心,拓展葡萄酒+教育、文旅、體育、康養、休閒、生態等新業態新模式,將葡萄酒産業打造成多産業融合、高綜合産值的複合産業。

既有“國際范”又具“中國風”

深秋時節,賀蘭山東麓鴿子山地區,西鴿酒莊如同一個碩大的葡萄切片,在賀蘭山的暮色中亮起燈光。

2017年,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學院畢業的釀酒師張言志回到中國,整合賀蘭山東麓1萬多畝20年以上樹齡的老葡萄園,建起了西鴿酒莊。酒莊的氣象大數據平臺上,種植基地的土壤、光照、風力、降水、葡萄生長等資訊滾動顯示,不僅為後期採摘、釀造提供參考,也通過小産區樣本積累為寧夏葡萄酒産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我們力爭釀出具有世界品質和寧夏風土特色的葡萄酒。”張言志説。

在賀蘭山東麓,200余家規模不同、風格迥異的酒莊在世界範圍內審視自身發展、用世界標準推動自我提升,同時又把國際范與中國風、寧夏情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品種區域的佈局、釀造技術的改進、管理方式的創新,提升酒色、香味、口感,形成寧夏葡萄酒甘潤平衡的獨有特點。

行走在賀蘭山東麓黃羊灘小産區的夏桐酒莊,一股淡淡的葡萄酒香撲鼻而來。10年前,夏桐酒莊落戶這裡。從栽下第一株葡萄苗的時候,夏桐酒莊就根據産區特殊的微氣候改變葡萄架的行向,避免更多光照,以利於生産優質起泡葡萄酒的釀酒葡萄的生長。在栽種過程中,不僅利用GPS定位支撐樁、確保行距整齊,還根據氣候特點革新葡萄架勢、改變修剪模式、實行精準化投肥,只為“生産一瓶有口碑的起泡酒”。

從品種引進、苗木繁育、葡萄園管理到酒莊建設、葡萄酒釀造,賀蘭山東麓産區都在堅持向世界一流産區看齊。寧夏先後從國外引進60多個釀酒葡萄品種(品係),近20個得到廣泛種植,進一步提升釀酒葡萄栽培管理和葡萄酒釀造工藝水準,提升寧夏葡萄酒的國際影響力。

從年份看,賀蘭山東麓是世界葡萄酒版圖上的年輕産區;從産業發展看,它又是制度標準和政策體系的成熟産區。(王建宏 張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