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梁平川西村“稻魚共生”雙豐收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0-09-04 13:53:15
摘要: ​金秋時節,田間地頭的喜訊頻傳。在重慶市梁平區禮讓鎮川西村,棋盤般的田疇中,沉甸甸的稻穗迎風搖曳,一尾尾黃辣丁、羅非魚水中嬉戲,又是一片豐收的場景。

金秋時節,田間地頭的喜訊頻傳。在重慶市梁平區禮讓鎮川西村,棋盤般的田疇中,沉甸甸的稻穗迎風搖曳,一尾尾黃辣丁、羅非魚水中嬉戲,又是一片豐收的場景。

“稻黃魚肥”,種養殖大戶龔來兵站在田中,喜從中來。龔來兵是梁平聚奎人,平日愛好釣魚。2019年,得知梁平禮讓鎮川西村在招業主發展養殖業。龔來兵頗為心動,綜合考察下來,決定發展稻魚共生的種養殖業。春耕時節一到,龔來兵選用口感香糯的豐優香佔水稻種子,一塊田90%的面積種水稻,10%的面積養魚,目前稻田裏養殖了黃辣丁、羅非魚、鯉魚、鯽魚共四種魚類。

在龔來兵的水稻田裏,140多畝水稻已經收割了90%,剩下的因為稻田水未放幹,收割機無法進去收割,只能人工采收。還未收割的稻田裏,還能看見稻魚共生的景象,黃橙橙的、飽滿的稻粒和活蹦亂跳的魚迎來了雙豐收。

據了解,“稻魚共生”這種在稻田裏養魚的古老農耕傳統,是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魚為水稻除草、除蟲、耘田、松土,水稻為魚提供小氣候、飼料,可實現控制病蟲害、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達到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的目的。龔來兵正是看中這一優勢,才大膽在川西村流轉了140畝水田發展“稻魚共養”,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稻因魚而優,魚因稻而貴,龔來兵家的水稻和魚品質較好,雖高於市場價,但卻不愁銷路。他家的水稻和魚都賣往了萬州,今年,豐收的4萬多公斤水稻被三峽職業學院直接以4.4元/公斤的價格買走了5000公斤,每隔一週,萬州的魚販便會來打一次魚。龔來兵算了兩筆“賬”,就拿1畝稻田的面積來説,以前用傳統方式種植水稻,1畝稻田平均産600公斤水稻,按照市場價格2.4元/公斤算,1畝稻田收入1440元左右;現在稻田養魚,1畝稻田能産400公斤水稻,雖然産量有所降低,但是大米的品質提高了,在市場上能賣4.4元/公斤,水稻收入近1700元。同時1畝稻田能産100公斤稻田魚,收入在2800元-4000元左右;這兩筆“賬”加起來,1畝稻田就有了4500-5700元的效益,比純種植水稻收入高3、4倍。

值得一提的是,“稻魚共生”不但提供了綠色的農産品,還實現了農旅融合的新嘗試。“週末都會有客人來,都是自發前來體驗抓魚樂趣,給周邊農家樂帶來了收入,帶動了土特産的銷售,將土雞、土雞蛋、大米等土特産品變了現。”龔來兵坦言,“原先只是單純的種水稻養魚,沒想到還有客人來這裡釣魚耍,這的確在我們的意料之外,但是給我們啟發了農旅融合的思路,可以借助‘稻魚共生’項目的開發體驗式旅遊活動,發展鄉村旅遊。”

龔來兵還有更長遠的打算,有魚兒在田裏,就不會打農藥,水稻是原生態的。水稻抽穗長粒時,稻花飄然落入水中,黃辣丁魚爭相搶食,吃稻花長大的魚也是風味十足,完全可以做出品牌來,水稻和魚類的品質優良,以後還可以走有機這條路,提高産品附加值。(蔣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