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打好綠色牌 好米不愁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清風 人氣: 發佈時間:2020-09-03 23:11:00
摘要: 我國糧食生産不斷向綠、向優邁進,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産導向轉為提質導向,糧食安全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日前,在吉林永吉縣萬昌鎮施家村的稻田裏,張全開動除草機為大田除草,“俺這大米,都是綠色、有機的,再過一陣就收割了,現在正是關鍵時候。”

這些年靠著綠色大米,張全挑上了現代農業這個“金扁擔”,他創辦了家庭農場,種糧種出了門道,去年農場純收入達到500萬元。

綠色大米離不開綠色農機。

張全説:“現在大家生活好了,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所以自打2004年起,他就瞄準優質、健康大米。“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耕種效率,農業投入品減少了,自家地裏種出了綠色大米。”

走進張全家庭農場的農機房,各種農機具一應俱全:大型聯合收割機4台、拖拉機7台、植保無人機8架、水稻烘乾機9台……“水稻從種到收實現全程機械化,每公頃能節約成本3000—4000元。”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高喜文説。

農機化推動規模化,張全種糧面積越來越大。近6年,他流轉了施家村等4個村近4275畝土地。

綠色大米離不開綠色技術。

農業種為先。選什麼品種?張全的愛人李鳳英如數家珍:“稻花香2號、吉粳88號、吉粳83號等,都適宜咱這兒。”

從種子到施肥,家庭農場的綠色技術覆蓋全程:4月中旬育秧,旱育缽盤稀播,秧田期35至40天,播種量大約是每平方米300克;插秧在5月中下旬,每穴插秧2至3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施肥就更要講究了,俺家用的都是優質有機肥。”李鳳英説。

為了綠色種植,農場每年要幹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土”。去年秋收一結束,李鳳英就組織工人準備來年春天用的苗床土。張全也忙得不可開交,從地裏選土,篩除雜質、烘乾後統一封存,這樣也可以把殺菌、添加草炭等環節搶在前面。

綠色大米離不開綠色品牌。

“萬昌大米,你肯定知道,有名著呢!俺家大田裏種的可都是實打實的萬昌大米呀!”張全的女兒張楠楠是“90後”,説起自家地裏的大米,她的話裏滿是驕傲,“瞧瞧這個米粒,整齊勻稱,色澤潔白鮮亮。做成米飯,油亮、香甜、黏滑,反覆蒸煮米粒都不破碎,冷飯也不回生。”

張楠楠誇讚:“萬昌大米是萬昌鎮的特色,十幾元一斤不愁賣。我們這個萬昌鎮,位於北緯43°,處於世界黃金水稻帶,地勢平坦開闊、土質肥沃、水源充沛。好米來自好水呀!我們的灌溉水源主要來自星星哨水庫,上游無污染源,這樣的水澆出來的米咋能不香呢?”

大學畢業後,張楠楠回鄉創業,申報綠色認證稻田2000畝,採用生態種植方式,實現了種地、養地相結合,讓農場大米可追溯、品牌化經營。農場投入30萬元建成可視化生産管理系統,實現種植、加工全程可追溯。張楠楠還申請註冊了微店和公眾號,目前,農場産品行銷網路已覆蓋國內十幾個省份。

綠色生産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旋律。目前全國有3.7萬個企業在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平臺註冊,納入管理的農産品都有了“身份證”。全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農膜回收率達到80%。我國糧食生産不斷向綠、向優邁進,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産導向轉為提質導向,糧食安全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