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石頭鋪草皮:“化粧式”礦山修復是文過飾非

來源:新京報 編輯:成科 人氣: 發佈時間:2019-08-20 23:53:07
摘要: 礦山刷綠漆,擺盆景、鋪草皮,在環保監督日益嚴厲的當下,這種生態恢復的低級造假行為,註定只是徒勞。礦山刷綠漆,擺盆景、鋪草皮,在環保監督日益嚴厲的當下,這種生態恢復的低級造假行為,註定只是徒勞。據生態環境部消息,7月25日至29日,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長期不作為,石材礦山非法開採問題突出,生態恢復治理嚴重滯後。

礦山開採導致大面積山體和植被破壞。

在督察組檢查前突擊復綠。

礦山刷綠漆,擺盆景、鋪草皮,在環保監督日益嚴厲的當下,這種生態恢復的低級造假行為,註定只是徒勞。

礦山要復綠,前有“山上刷綠漆”,今有“石頭鋪草皮”。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7月25日至29日,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長期不作為,石材礦山非法開採問題突出,生態恢復治理嚴重滯後。為應付檢查,有的礦山將大量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甚至直接擺放在場地,還有的直接在砂石、混凝土(水泥)地面上鋪設草皮。

山東新泰礦山刷綠漆事件余波尚在,福建漳州的“復綠怪招”又浮出水面。擺在山上的盆景、石頭上長的草皮,比刷綠漆成本更高昂,但卻是一點用都沒有。礦山生態修復敷衍應付,“假裝整改”大行其道,個別地方生態治理中的形式主義,令人驚心。

礦山生態治理形式主義的背後,是當地監管的形同虛設。據悉,從2017年到2019年4月,福建省和漳州市多次就漳浦縣非法採礦亂象,進行通報和約談,但層層監督、次次通報就是不見落實,整改要求始終停留在紙面。

礦山生態恢復成為造假重災區,不僅有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及公職人員的不作為,更有利益的驅動。由於礦山修復成本非常之高,此前國土部門曾測算,治理一畝礦山需要1萬至1.2萬元的資金投入,這還不算後續維護成本。而漳浦全縣礦山開採導致的生態破壞面積就達10180畝,所需修復資金起碼在億元以上。

這些急需治理的礦山,許多都是因環保被關閉的廢棄礦山。多數廢棄礦山歷史較長,其間産權反覆變更,往往難以鎖定責任人,“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難以落實,形成環保欠賬。缺乏資金來源,廢棄礦山的治理更加困難重重。正因如此,按照漳浦縣的治理規劃,2018-2020年僅安排1個治理項目,治理面積僅122.25畝。

吝于在礦山修復上投入資金,暴露出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短視思維。礦山生態修復固然要大筆投入,但若對礦山生態破壞放任自流,付出的環境成本其實更加昂貴。事實上,廢棄礦山不僅造成植被破壞,還會帶來水污染、粉塵污染,甚至還有可能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礦山生態修復不僅要算企業和政府的“小賬”,也要算生態和公共安全的“大賬”。

恰恰是昂貴的礦山修復成本,會使政府和企業看到破壞環境的慘重代價。往往越是真正花心思去修復,越能認識到以前的生態破壞多麼不值得。這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政府,都會形成倒逼。對企業而言,高昂代價會迫使其不敢再肆無忌憚搞破壞,而是盡可能減輕對生態的影響;對政府而言,修復之難也會令其更負責地履行自身的監管責任,以避免將來成為生態修復的買單者。

礦山刷綠漆,擺盆景、鋪草皮,在環保監督日益嚴厲的當下,這種生態恢復的低級造假行為,註定只是徒勞。與其浪費資金玩種種小聰明,企業和地方政府不如積極籌措資金,扎紮實實做好礦山生態治理。礦山開採,絕不能犧牲“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恰恰相反,留住綠水青山,整個行業才能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