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以生態補償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沐雨 人氣: 發佈時間:2018-09-18 19:16:40
摘要: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大力推動下,以生態補償為抓手推進“共抓大保護”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態補償體系正在形成。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大力推動下,以生態補償為抓手推進“共抓大保護”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態補償體系正在形成。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已成為長江經濟帶上下游開展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長江經濟帶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政策成效日益顯現。通過實施生態補償,聚焦流域系統保護與治理,以有限資金取得較好的示範效應,加快恢復綠水青山;以生態補償倒逼産業轉型,生態化、多元化培育優勢特色産業;以實施生態補償為契機,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問題:由於長江流域涉及多個省份,實際操作中生態補償協調難度較大,長江經濟帶跨省生態補償進展仍較遲緩。此外,長江經濟帶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也同樣面臨補償方式單一、補償指標偏少和補償標準偏低等現實問題。

完善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需從實際出發,抓住關鍵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強化共抓大保護的協同性。

共建協商平臺,以打好碧水保衛戰為抓手,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作用,建立長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儘快實現流域內跨省、跨部門的協同互動和資訊資源共用,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大數據平臺,並將其納入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綜合資訊平臺。

共保生態功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提高長江中上游生態屏障地區生態功能為抓手,加大對這些地區的直接補償力度。

共融補償基金,以拓寬生態補償融資渠道為目標,探索構建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基金,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投融資機制。

共用區域發展,探索生態補償與精準脫貧有機結合的路徑,建立為農戶和居民帶來持續性收入來源的造血式、引導式生態補償機制。探索自然生態資源佔用生態補償和自然生態産業化路徑,把生態補償融入區域發展,從産業承接、培育優勢産業、共建園區等方面建立長江經濟帶“優勢耦合、互利共贏”的産業補償機制。(作者:王金南)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研究員,人民日報記者寇江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