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鹿泉區中以農科小鎮:神奇的智慧“農業工廠”

來源:河北日報 編輯:沐雨 人氣: 發佈時間:2018-09-12 11:52:46
摘要: 一方水土養一方特色産業,石家莊市根據區域特點,探索性打造了鹿泉區中以農科小鎮、欒城區航空小鎮等一批獨具特點、引領發展的特色小鎮,並初見成效。

【特色小鎮】鹿泉區中以農科小鎮:神奇的智慧“農業工廠”

9月7日,在中以農科小鎮溫室大棚內,工作人員在自動化育苗機上進行作業。記者史晟全攝

【特色小鎮】鹿泉區中以農科小鎮:神奇的智慧“農業工廠”

9月7日,在中以農科小鎮溫室大棚內,工作人員在對蔬菜苗兒進行常規檢查。記者史晟全攝  

開欄的話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當下,以特色小鎮為代表的“小鎮經濟”,集産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等諸多獨特優勢于一體,逐漸成為實現創新創業夢想、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的新平臺。一方水土養一方特色産業,石家莊市根據區域特點,探索性打造了鹿泉區中以農科小鎮、欒城區航空小鎮等一批獨具特點、引領發展的特色小鎮,並初見成效。“小鎮經濟”從理想走進現實,成為拉動石家莊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本版今起開設《“小鎮經濟”探訪》專欄,記者深入一線,尋找石家莊“小鎮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

□記者張文君董昌

遠處碧空萬里,山坡上大棚林立;近處綠意盎然,大棚內魚菜和諧共生。

9月4日一大早,藏在山間的這個農業園區,便忙碌了起來。身著統一服裝的農民,搖身一變成了園區的工人,在被進口智慧設備“包圍”的大棚內,熟練地挑選著幼苗,準備放入魚菜共生的生産線上;來自以色列的蔬菜專家帶著剛剛畢業的中國大學生,穿梭在大棚之間檢查著蔬菜的長勢,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

這裡就是位於石家莊市鹿泉區上寨鄉的中以農科小鎮,是石家莊引入以色列達甘農業公司,與河北旅遊集團聯合打造的。如今,這個集現代溫室農業、農産品加工生産、文化旅遊服務、養老生活服務等於一體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産業項目,正改變著上寨鄉原本單一的産業形態,推動著當地多産業之間的有機融合,助力上寨鄉的振興。

智慧操控,看魚菜和諧共生

中以農科小鎮2號溫室大棚內,技術員康鵬飛逐一檢查著高端農業設備的運作情況,並詳細記錄下來。

在康鵬飛身邊不遠處的水池內,一群錦鯉正追逐嬉戲,不時還跳出水面,吐著水泡。“這就是我們的魚菜共生溫室。”康鵬飛説,這個溫室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利用魚和蔬菜生長環境的契合點使其形成有機迴圈,不僅使蔬菜的營養價值實現了很大提高,無土環境還可使蔬菜達到無公害、無污染的效果,最終實現有機、營養的食用價值。“一個魚菜共生溫室可年産魚40噸、蔬菜25噸,每平方米麵積産值就能達到2500元以上。”

魚菜共生溫室僅是中以農科小鎮諸多智慧技術中的一個項目。多彩甜椒溫室的根部控溫系統,也是國內罕見的先進技術之一。康鵬飛説,根部控溫技術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先進的,也是他們園區從以色列引入的核心專利技術之一。

記者還發現,溫室的降溫設備、內遮陽(保溫)系統、補光系統以及噴霧、滴灌系統,都是來自以色列的進口産品。“園區90%的設備都是從以色列進口的。”康鵬飛説,園區有16個溫室大棚,以種植蔬菜為主,配合花卉、瓜果和少量水産。

超強“外援”,助領先科技落地

中以農科小鎮的中方管理人員馮建偉告訴記者,園區內有10多名以色列蔬菜專家,負責日常的種植技術指導。

“這裡的溫室規劃設計及設備和管控系統均由以色列達甘公司負責。有了這些超強‘外援’,世界領先的技術在咱石家莊落地生根!”馮建偉介紹,園區主打高科技農業,種子培育的基因技術、植物生長模組專利技術、根部控溫技術、光譜照射技術、水肥一體化控制技術、霧化灌溉技術、高壓種植技術、物聯網數據平臺化智慧分析系統等等,每一項都是世界領先的。

走在這個充滿智慧的小鎮,讓人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高科技成果帶來的驚喜。讓人想像不到的是,這座總佔地4300畝,計劃投資105億元的小鎮從立項到開門迎客還不到一年時間。

“為了確保這個項目能夠儘快落地,上寨鄉的黨員幹部天天早晨背上乾糧和水,上山排地評估。短短23天的時間,就拿下2300畝地,2個半月的時間,徵遷任務全部完成。”馮建偉説,正是得益於這樣高效的辦事效率,他們的大田景觀區和大棚景觀區才會短時間內對外開放,並成為石家莊市第二屆旅發大會的熱點區域。

融合發展,山鄉煥發新生機

“作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産業類項目,中以農科小鎮非常符合上寨鄉的實際。”上寨鄉黨委書記馬然説,上寨鄉是純山區鄉鎮,休閒旅遊業是該鄉重點打造的綠色支柱産業,中以農科小鎮以現代化農業種植生産為基礎,發展集育種、育苗、研發、培訓、銷售、觀光、研學教育等於一體的農業縱深和水準全面發展的綜合農業産業體,恰恰能夠填補該鄉乃至鹿泉區的諸多空白。

同時,農業與旅遊服務業結合、教育科普與研發結合,將給農業種植、農産品加工生産提供更多附加産業和增值空間。

“一二三産有機融合,將使項目的發展動能實現全方位互補。也正是這種全方位互補,讓當地群眾得到了實惠。一部分當地農民變為現代農業的産業工人,一部分當地農民變為二産生産加工業工人,還有一部分當地農民將變為三産服務業的城市工作者,不僅促進了城鎮化進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改善了農村的就業環境。”馬然説,他們將中以農科小鎮為依託,以山前大道、南二環西延、衡井線、梁常路路網改造提升為基礎,整合上寨鄉的農業、林業、水利資源,參考古北水鎮和烏鎮核心景區周邊的旅遊産業發展,引導和帶動周邊的美麗鄉村依託項目的客流開辦品質民宿等旅遊項目,讓上寨鄉煥發出綠色發展的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