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圓滿落幕

2023-11-22 16:43:32.0      來源:人民網     

11月19日,第7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圓滿落幕。這項在城市賽道舉辦的著名國際性賽事每年都吸引各路賽車高手雲集,今年39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多位賽車手齊聚澳門,一決勝負。

“本屆賽事很順利,達到預期目標。”澳門特區體育局局長、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委會協調員潘永權總結説。兩周6天賽事觀眾達14.5萬人次,第二周4天賽事觀眾近9.9萬人次,19日單日約3.6萬人次觀看,創出新紀錄。

70年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從未中斷。賽車之於澳門,是這座城市獨特的記憶錨點。創立於1954年的賽事,以葡京彎、發夾彎等極具挑戰的東望洋賽道聞名於世,這項經過時間磨礪的年度國際賽事在“變”與“不變”中,日益成長、成熟、成就著這座小城。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比賽現場。人民網記者 唐佳 攝

賽事精彩,賽程豐富

在大賽車70年不變的賽道上,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國際汽聯GT世界盃、TCR亞洲挑戰賽、大灣區GT杯(GT3、GT4) 、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等,11項賽事令人目不暇接。“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本屆大賽,在賽程安排上精心設計,賽事內容增加了近一倍,力求比賽精彩紛呈。”潘永權指出。

19日壓軸上演的三級方程式大賽——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比賽開始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主持金龍醒獅儀式,祝願賽事順利,並饒有興味地觀看比賽,賽後為獲得前三名車手頒獎。“賽事環環相扣,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科技化,是對辦賽經驗和能力水準的極大考驗,澳門做得很好。”國際汽車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評價。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為三級方程式世界盃前三名車手頒獎。人民網記者 唐佳 攝

“非常精彩,令人難忘!”許多賽車手稱讚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委會的組織工作認真專業、賽事服務週到細緻,比賽氣氛熱烈。整個賽事統籌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援配合,特別是在城市道路上比賽,佔用公共交通資源,會給市民、遊客出行帶來不便,但大家都很理解,自覺配合。“這一點很重要,也是賽事70年不變的重要精神力量所在。”潘永權説,今年用以籌辦大賽車的預算經費達2.6億澳門元,六家大型綜合度假休閒企業都出了力。還要實施臨時改道及交通管制,加派警員疏導交通、增加巴士班次等,都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儘管每逢賽事交通都有些擁堵,但還是希望大賽車一直辦下去,這是屬於澳門自己的記憶。”一位計程車司機感慨道。

“是參賽,更是學習交流合作。”力盛雲動(上海)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顧曉江每年都會帶著團隊來澳門,在大賽車期間舉辦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澳門站的比賽。“即便是在疫情期間,澳門仍克服重重困難,連續舉辦賽事,真正體現出體育運動堅忍不拔的精神內核。”顧曉江説。

澳門舉全城之力辦賽,讓人印象深刻。集車區、大看臺、傳媒中心的各種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賽車隊、志願者、交警、服務員各司其職,盡責敬業;贊助商、車企、賽事運營方緊密銜接,忙而不亂。“比賽下午五點結束,五點十分就能解除道路封閉,恢復正常交通,非常有效率。”顧曉江讚嘆。今年賽事現場解説在粵語、英語、葡語基礎上增加了普通話,讓人感覺親切又體貼。賽事運作服務的高效順暢體現了澳門舉辦大賽車的高水準和專業度,深受業界好評,曾被評為“十項最精彩的街道賽事”和“不能錯過的二十項頂級賽車活動”。

延伸活動遍佈全城,影響力持續擴大

“70年的大賽車對澳門的積極影響不可小覷。”在潘永權看來,除體育經濟帶來的短期收益,城市管理升級帶來的長期效益外,還有滲透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多重效應”。例如,多年積累的豐富辦賽經驗,本地民眾對大賽車自發的責任感和成就感,不斷帶動推進的文體旅遊,“體育+旅遊”的聯動效應等。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大看臺觀眾席。人民網記者 唐佳 攝

今年圍繞大賽車,澳門全城多項延伸活動熱鬧開場,遊客可以走進大賽車博物館,全面領略它的輝煌歷史;可以在賽前近距離參觀賽車,和心儀的賽車合影留念;可以坐進模擬賽車,感受比賽的緊張刺激;可以參與大賽車賽道歡樂跑,用自己的腿腳體驗賽道坡度及轉彎難度;可以舉起相機拍下精彩瞬間,參與抽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賽車模型、帽子、賽道造型的手機鍊冰箱貼等,帶回家中珍藏……“在澳門感受到賽車給全城帶來的濃厚歡樂嘉年華氛圍,共同體驗了頂級體育賽事賦予城市和人的健康愉快。”遊客黃先生説。

“每年11月的第三個週四至週日,大賽如期而至。辦好大賽車是一代代澳門人接續傳承的責任。”賽事現場的工作人員説。澳門大賽車早已超越運動競技範疇,成為市民難以割捨的愛澳情懷。

近幾年,澳門“體育+旅遊”成效初現,打造“體育之城”的目標前不久首次出現在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年度的施政報告中。“這是基於澳門實際,在探索創新中提出的目標,‘體育+’能賦予各類賽事以城市品位、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潘永權強調,近年來,澳門的發展離不開內地的支援。下一步,希望通過引進國家大型體育品牌活動,進一步推動澳門與內地的交流合作,為粵港澳2025年合辦全運會累積經驗。

體育精神、文化內涵進社區、進校園

“賽車精神就是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去迎接各種挑戰。”首位獲得澳門東望洋大賽的中國賽車手張志強一語中的。賽車看似是一個人的比賽,其實是一項團隊協作運動,而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起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只是本地賽車愛好者自行組織的俱樂部賽事。約6.2公里的東望洋賽道,最窄處僅7米,基本與70年前一樣。這條賽道的高難度,使之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辦汽車和摩托車比賽的街道賽事。”提起大賽車的堅守與創新,潘永權娓娓道來。2016年特區政府統籌各方力量,讓賽事日臻完善,不變的賽道涵養著持續精進的賽車精神。

在讓大賽車走進社區、走進學校等方面,特區政府不遺餘力。11月期間,澳門各個學校舉行賽車圖片巡校展活動,以展板方式講述大賽車故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委會與教青局協作,邀請學生到現場觀賞賽事,讓他們親身感受賽車的熾熱氣氛。在議事亭前地、佑漢街市公園、三盞燈圓形地、氹仔嘉模墟等處,設置大螢幕轉播賽事、播放賽車訊息。

“用書畫形式的靜,表現賽車現場的動,是我對大賽車堅守與創新的理解與呈現。”在“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70週年簡史回顧書畫展”現場,展覽主辦方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會長吳在權告訴記者,書畫展是各界齊心協力的結果,彰顯了澳門社會團結進取的精神風貌,是對大賽車體育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最好詮釋。記者看到,許多中學生在賽車手畫像和書法寫就的文字介紹前駐足觀看,體會中國傳統文化呈現形式與國際賽車手昂揚振奮的體育精神的有機融合,加深對這項體育運動的理解與喜愛。

“從今年開始,體育局與澳門汽車總會在部分中學啟動了培訓計劃,教孩子們學開卡丁車。已有十多個參加培訓的學生申請了車手證,這些孩子是澳門大賽車的未來。”潘永權透露,校長、老師、家長對此都很支援,有些家長已為孩子買了自己的卡丁車,讓他們去比賽。“要讓更多澳門青少年及各地旅客了解大賽車的發展歷程、文化意義,進而持續支援大賽車乃至特區體育、旅遊事業健康發展。”潘永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