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禁賽、撤銷所有技術等級稱號,這樣的處罰出現在曾經的“中國象棋第一人”王天一身上,可謂觸目驚心。買棋賣棋操縱比賽逾越紅線,對於這位曾經的行業標桿性人物來説,昏招落子,悔棋已晚。
自2023年4月發酵至今的“錄音門”走到這樣的結局,或有些許意外,卻似有先兆。年輕時的王天一曾被給予過“悔棋”的機會。2012年全國農民運動會爆出多名專業運動員資格造假參賽。其中,彼時效力於全國象甲聯賽北京隊的王天一用“王天奕”的名字代表北京隊奪得男子快棋冠軍,最終他不得不公開致歉,請求原諒。
“關於此事我已深知悔過,並將以此為訓,提高自己的棋品棋藝,以更好的面貌為象棋事業貢獻一份力量。”12年前的話如今顯得格外諷刺,又令人唏噓。
年少成名、入讀北大、稱雄象棋界十載,王天一想必擁有過人的天賦,也一定付出了非同尋常的努力。他的棋藝具備成為一代大師的潛質,但在現實誘惑面前,為人底線盡失,職業前途盡毀。
操縱比賽是背叛職業。棋手對局往往是對腦力與體力的巨大考驗,行棋一步常需殫精竭慮,方寸之間彰顯人類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勇氣。倘若一場棋局的結果在私下勾兌中便已決定,而出現在鏡頭裏的紋枰對弈只是一場有“劇本”的“表演”,那無疑是對運動本身的背叛,是對公平競賽的體育基本原則的踐踏,為體育界、也為全社會所不容。
操縱比賽更是觸犯法律。此次查實的買棋賣棋操縱比賽行為時間跨度長、頻次高。中國象棋協會作出本次處罰,既依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相關規定,也是基於司法機關提供的確鑿證據。近年來,斯諾克假球事件、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等先後曝光,相關人員被嚴肅處理。事實與實踐已充分證明,體育法治日益完善,項目無論大小冷熱,均非法外之地,概不能存有僥倖心理。
此次事件無疑對象棋運動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害,同時未嘗不是清除行業頑疾的契機。在象棋項目商業化大步向前而此前違法違紀成本較低的背景下,類似王天一、王躍飛等人的買棋賣棋行為或並不鮮見。如今行業內鮮為人知的一面已經被揭開,理應趁勢深入,加大監管與懲處力度,刮骨療毒,先破後立。
與此同時,在未來相關賽事中,需持續提升監管水準、營造良好賽事環境。正如特級大師柳大華所言,為了維護象棋界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需要進一步做好防作弊工作;對於一些重要賽事尤其是涉及重要名次、冠軍歸屬的比賽,協會應當加強監管,採取專業的防作弊措施,並請專業人士佈置場地。
應當看到,中國象棋近年來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一面,不必因噎廢食。在嚴抓賽風賽紀的同時,應積極重塑項目形象、大膽探索項目發展路徑。象棋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但其賽事數量、獎金數額等相比其他棋類運動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若能將“錄音門”事件引發的危機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讓項目觸底反彈,則壞事有機會促成好事。把項目“蛋糕”做大做好、改善項目從業者生存環境,也會在客觀上改變項目發展的環境和土壤,這無疑考驗著項目管理者的智慧和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