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田徑協會日前發佈了《關於近期路跑賽事競賽組織問題處理情況的通報》,對近期出現競賽組織問題的大連馬拉松、青島海開工拉松的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處理。
今年以來,國內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呈現井噴之勢。僅10月29日一天,全國就有北京馬拉松、成都馬拉松、西安馬拉松等超過20場馬拉松賽事同時舉行。
10月29日,參賽選手在2023成都馬拉松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地方積極辦賽,跑友熱情參賽,中國的路跑産業正加快復蘇。然而,近期部分賽事密集出現問題,也敲響了警鐘。
大連馬拉松賽終點附近,一輛賽事工作車阻擋了選手的衝刺;青島海開工拉松完賽物資發放現場出現混亂情況;蘇州太湖馬拉松一名男跑者佩戴女選手號碼簿“替跑”。
事實上,越來越多人參與馬拉松運動,反映了人們對健康的追求,體育正在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各地樂於舉辦馬拉松,一方面滿足越來越多跑步愛好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看中路跑賽事具有的城市行銷、帶動消費等功能。
正是這樣的良性互動,推動著路跑産業不斷向前,近年來,中國的路跑從賽事數量、參賽規模、辦賽能力和競技水準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田徑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從2014年的51場增長到2019年的1828場,5年時間數量增長超過30倍。而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城市公路馬拉松的競賽組織、醫療和後勤保障、交通管制等方面已經有一套較為成熟的標準並不斷完善。隨著國內公路馬拉松賽事的辦賽水準和參與程度的提升,我國馬拉松選手的水準也逐步提高,在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選手何傑勇奪中國隊在亞運史上首枚男子馬拉松金牌。
10月5日,中國選手何傑在杭州亞運會田徑男子馬拉松決賽中率先衝過終點。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不過,對於賽事組織者來説,不管馬拉松承載了多少功能,需知其核心始終是一場競賽,完善安全措施,保證競賽的公平和公正乃是賽事組織的必答題。如果在這方面出了問題,哪怕包裝和呈現再“精彩”,也拿不到及格分。
有業內人士分析,前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路跑賽事處於停辦狀態,不少路跑的賽事公司業務慘澹,專業人才出現流失,導致今年恢復辦賽後,很多賽事在組織上準備不足,出現問題後應對能力不夠。
然而,最近網上的一些炒作和對馬拉松賽事的攻擊,對疫情後剛剛復蘇的中國路跑産業無疑是一種傷害。對於路跑出現的問題,應該更加理性看待,出現問題並不可怕,組織者吸取教訓不斷改進,辦賽水準才能長足進步。當然,賽事組織者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問題,做到更加公開透明,對社會的關切及時回應。
中國路跑運動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各方更應珍惜和呵護,需要“警鐘”,亦少不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