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眠經歷的人,都能體會晚上睡不著覺的難受勁兒。中醫認為,睡眠受氣血、五臟之影響,人體氣血調和、五臟通利,睡眠就正常;反之,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就會引起失眠。長期失眠,又會引起五臟氣血功能紊亂虛損,從而形成惡性迴圈,導致提前衰老或發生病變。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臨床上常將失眠分為以下六個證型,堅持針對性地選方遣藥能收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1.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型。這種證型的人群通常症狀表現為神疲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納差腹脹、女子月經量少色淡、面色萎黃、舌質淡,脈象細弱等,宜採用益氣養血安神法,常用中藥有人參、全當歸、何首烏、大麥冬、北沙參、炙龜板等,方劑選用人參歸脾東加減。

       2.津虧腸燥、腑氣不通型。平時有頭暈失眠、口乾、口有異味、大便乾燥且艱澀難下、舌紅少津、苔黃燥等症狀的人群都屬於這種證型,治療宜通腑調胃安神,常用中藥有生地、玄參、大麥冬、野百合、鬱李仁、柏子仁等,方劑選用通腑安神東加減。

       3.氣機鬱滯、心神被擾型。此類人群多有心神不安、失眠早醒、胸脅痞滿、納食減少、腹中脹痛、腸鳴矢氣、大便不暢、舌苔薄膩等症狀,治療宜疏肝安神,常用中藥有金鈴子、玄胡索、玫瑰花、合歡花、萊菔子、全瓜蔞等,方劑選用調肝安神東加減。

       4.肝腎不足、氣化失司型。臨床症狀可見失眠多夢、頭暈、口乾、五心煩熱、皮膚乾燥、腰膝酸軟、大便乾燥,青壯年男性還會表現為遺精,婦女錶現為月經失調。此類情況宜補腎安神,常用中藥有桑葚子、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金櫻子、覆盆子等,方劑選用固泉安神東加減。

       5.脾腎虛寒型。臥床難眠、面色晄白、腰膝酸軟、形寒肢冷、腹中冷痛、五更泄瀉、小便不利、肢體浮腫、夜尿頻多等都是脾腎虛寒的典型表現,這種情況宜澀腸固脫安神,常用中藥有炙黃芪、炒黨參、焦白術、南芡實、桑螵蛸等,方劑選用真人養臟東加減。

       6.陽氣虛衰型。通宵似睡非睡、夢擾紛紜、精神疲乏懶言、畏寒肢冷、健忘、苔薄白、脈象沉細無力,有這種情況的失眠人群,宜扶陽抑陰安神,常用中藥有淡附片、淮山藥、山萸肉、仙靈脾、龍眼肉、大棗等,方劑選用茯苓四通東加減。

       有些長期備受失眠困擾的人,習慣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做法要慎重對待,以避免藥物成癮、藥物依賴等不良反應。尤其是老年人群,他們的肝腎等重要代謝器官功能較青壯年明顯衰退,因此,服藥時要以小劑量、多間斷為原則,並在正規醫院專科醫師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