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甘肅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800余平方公里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本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燕茹)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水土保持工作以強化人為水土流失監管為抓手,以實施水土保持重點項目為核心,目前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689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61%,實現了全域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降”。

我省將水土保持作為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的有效手段,持續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大抓項目塑造治理新標桿。去年,全省水土保持落實中央投資11.13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98平方公里,實施坡改梯24萬畝,新建淤地壩87座,實施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和老舊淤地壩提升改造22座。省水利廳爭取省財政資金7000萬元開展省級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其中,5個縣(市)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打造各具特色且具有引領作用的優勢項目;2個縣(市)創新開展“清潔小流域+美麗河湖”試點建設、河西地區荒漠化治理試點,建成後示範作用顯著。

我省去年對26座淤地壩安裝安全監測設施設備,完成我省黃土高原地區902座大中型淤地壩淤積專項調查,對全省698座小型淤地壩進行了登記,對已經淤滿等符合銷號條件的593座進行銷號。開展了全省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培訓,編制了黃土高原典型縣水土保持率分析評估和提升方案,實施了天祝縣和秦州區重點工程成效監測,精心組織通渭縣“7·23”暴雨水土流失專項調查,推進水利行業相關標準和鑒定成果成為納入司法程式的法定證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我省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産品價值轉化交易在定西市通渭縣成功簽約,簽約交易額1.1億元,是目前黃河流域最大一筆水土保持生態産品轉化交易,標誌著我省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我省將全面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培育形成水土保持監管治理新質生産力,抓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産品供給能力,推動全省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王琦】
(原標題:甘肅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800余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