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溫度
“一直都很想學習攝影,但白天上班總是沒時間,現在能夠利用下班時間在家門口就學了,感覺圓夢了!”西關街道居民嚴女士看著自己拍攝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夜幕降臨,蓮湖區的社區夜校燈火通明,這裡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社區服務創新的縮影。社區夜校從攝影、化粧到瑜伽、八段錦,多樣的課程滿足了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公益+低償”的管理運營模式健康可持續,點亮了居民的“夜生活”,更映照出西安市蓮湖區基層治理的創新之路。
改革賦權,激發治理新活力
在蓮湖區,一場以黨建為引領的街道體制改革正悄然展開。土門街道作為全市街道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正通過優化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強化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提升智慧化治理水準,探索建立具有蓮湖特色、時代特徵的治理新模式。正如一位社區工作者所言:“改革讓我們的工作更貼近居民,更高效,更有溫度。”此外,蓮湖區還通過設立《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和《遠端審批事項清單》,推動審批服務事項下沉,提高服務群眾的便捷度。並賦予街道對區級部門參與基層治理情況的考核權,建立起自下而上的評價制度,讓街道能在推進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減負增效,釋放社區新動能
區委黨建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印發《蓮湖區2024年城市基層黨建“三心”工程實施方案》《關於全面貫徹落實社區減負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指導社區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以及親民化改造,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工作。同時,不斷優化社區履職事項,修訂完善蓮湖區社區履職工作、代辦工作、協助工作“三個清單”及動態調整管理辦法,將社區履職事項合併優化為22項、代辦事項14項、協助事項33項。加強對社區活動場所掛牌動態跟蹤管理,嚴格規範社區機構牌子、嚴控上墻制度數量,規範了社區各類制度牌匾、工作事務和證明事項,為居民提供了更加清晰、便捷的服務指引,使社區工作人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為居民服務的工作中。全面開展社區黨組織“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確保為民服務“十件實事”實事落地,促進社區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做優服務,滿足群眾新期待
深入實施社區陣地“三去一改”,整合社區各類制度牌匾,規範社區機構牌子,引導社區以電子屏、二維碼等形式提供特性服務。撬動社會資源積極融入社區治理,制定印發《蓮湖區深化商居融合治理的實施意見》,引入第三方機構開設“市民課堂”“社區夜校”。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提升物業服務企業社會治理參與度,以建好用好“蓮心驛站”為抓手引導新就業群體服務社區,著力提升社區精細化服務水準。紅廟坡街道梨園社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社區實際出發,不斷挖掘居民需求,以營造鄰里空間、組建“鄰里夥瓣”、開展鄰里互動、培育鄰里文化等,用“公益+低償”的模式,積極引入優質社會服務資源,讓居民生活品質不斷升級。居民王阿姨説:“社區現在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溫馨又方便。”
建強隊伍,夯實治理新基礎
區委組織部、區委社會工作部加大“減上補下”力度,明確要求各部門不得從街道社區借調、抽調工作人員,按照全市統一安排積極面向社會招錄社區工作者,落實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將人力資源向基層傾斜。打造“奮鬥蓮湖”培訓品牌,持續組織社區帶頭人、基層骨幹、新入職工作者等多層次全覆蓋培訓。開展“頭雁帶雛鷹”社區書記幫帶計劃,選聘9名區委基層黨建指導員,與18名社區年輕書記開展街道“一帶一”、跨街道“一幫一”師徒結對活動,強化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梯隊建設。從退出領導崗位的處級幹部中選派94名優秀幹部,通過“一對一蹲點”的方式擔任社區治理顧問,協助社區協調資源、解決困難、發掘亮點、提升能力。參訓的社區書記們表示:“有了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我們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服務居民也更有底氣。”
蓮湖區的基層治理實踐,是黨建引領下的生動體現。通過“三去一改”等減負增效措施,不僅提升了社區服務能力,更擴大了服務項目,讓社區成為居民幸福生活的港灣。在這裡,每一項服務都承載著對居民的關懷,每一次改革都映照著治理的智慧,共同繪製出一幅基層治理的新篇章。正如居民小陳所説:“社區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讓我們對這裡充滿了歸屬感和幸福感。”(蓮湖區委網信辦)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