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省份經濟半年報出爐: 16個省份高於“全國線”
截至7月25日,全國27個省份2024年經濟“半年報”陸續出爐。
經濟總量方面,廣東、江蘇進入“6萬億元俱樂部”,山東、浙江超過4萬億元;增速方面,16個省份高於“全國線”,內蒙古增速達到6.2%,暫居首位。
16省份GDP增速較快
先看經濟總量,目前,經濟十強省份均已發佈了數據。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繼續位居前三;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緊隨其後,位列全國前十。上半年GDP超過兩萬億的省份有13個,除了前面“十強”以外,還有上海、河北、北京等3個省份。
其中,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5242.50億元,同比增長3.9%,但低於5%的年度目標1.1個百分點。
再看GDP增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達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27個省份中,共16個省份GDP增速高於“全國線”,分別是內蒙古、重慶、西藏、江蘇、山東、湖北、甘肅、吉林、浙江、福建、四川、北京、新疆、安徽、貴州、寧夏;河北、遼寧與全國增速持平。其中,內蒙古以6.2%的增速領跑,重慶和西藏以6.1%的增速並列第二。
內蒙古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11683億元,同比增長6.2%,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準1.2個百分點;與一季度相比,實際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經濟在第二季度的表現令人驚喜。
若對比年度經濟增速目標,江蘇、山東、浙江、福建、北京、天津、重慶、內蒙古等8個省份GDP增勢好于預期。其中,江蘇的增長速度超過年度目標0.8個百分點,表現亮眼。
江蘇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該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3326.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而今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度GDP增長目標為5%以上。超預期增長,使得江蘇與廣東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兩省上半年GDP差距為1916.2億元。
新質生産力發展勢頭強勁
當前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
上半年,各省份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向“新”向“綠”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
在突出“製造業當家”並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廣東今年“半年報”裏新動能産業增速明顯。
廣東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13.0%,其中高端電子資訊製造業增長16.3%,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0.9%。而高技術産品産量的增長也較快,新能源汽車、智慧手機、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25.7%、23.4%、31.1%、37.6%。
江蘇經濟令人矚目的“成績單”中,新興動能同樣表現亮眼,結構升級步伐穩健。
上半年,江蘇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0.6%、41.3%,比一季度均提高0.4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規上數字産品核心製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9.5%,增速均高於全部規上工業。同時,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在加快進行,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9%。
山東在“質”的有效提升中,加快實現 “綠色低碳式”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山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從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9個實現正增長;全省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與此同時,山東注重能源轉型,統籌核、風、光、地熱能開發,加快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從裝機看,上半年山東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達2.2億千瓦,同比增長8.9%。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0.2%,佔全部裝機比重46.8%,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湯魏巍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較快增長態勢,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
政策組合拳積蓄長期動力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行至年中,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備受關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分析上半年形勢時稱,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作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迴圈不夠順暢等。
這些困難挑戰反映至各省份“中考”成績單中,投資動能不足成為最顯著的共性表現。
其中,在投資方面,記者梳理髮現,27個省份中,12個省份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低於全國3.9%的整體水準,其中包括廣東和江蘇兩個GDP排名靠前的經濟大省。受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8%影響,上半年廣東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1.5%,降幅比1—5月收窄0.9個百分點。
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6月及二季度的經濟表現,依然呈現出生産強、需求弱、價格承壓的特點。當前外需表現好于內需,政府部門的支出(基建)與居民部門的支出(消費與地産)偏弱。
觀察中國經濟,看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長期增長之“勢”。
面對上半年顯現出來的挑戰和困難,記者梳理髮現,各地政府靠前發力,圍繞擴內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促進經濟穩定恢復,也為長期發展積蓄動力。
今年4月,廣東印發《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圍繞工業、能源、建築、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教育教學、文化旅遊、醫療設備等領域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在今年廣東省“半年報”裏,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帶動作用正在逐漸顯現。上半年,廣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1%。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9.6%,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6%、23.9%。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預計第二産業在下半年保持整體穩定,甚至比上半年更強;第三産業中的某些行業預計在築底過程中也會相對穩定下來;消費方面,特別是一些大宗商品的消費,在政策的引領下會得到加強改善。(記者 吳少龍)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27省份經濟半年報出爐: 16個省份高於“全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