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溺水 記牢這些小常識
夏季來臨,氣溫持續飆升,去和水“親密接觸”是很多人的選擇。但與此同時,溺水事故也進入危險期、易發期、高發期。對此,記者採訪有關專家,為您帶來這份“警惕溺水小指南”,在“樂水”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知六不”須牢記
據不完全統計,發生溺水的地點通常在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溪邊、海邊等場所。其中,野外水域由於其水底狀況異常複雜,可能長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纏住人的腳;江河岸邊有一些延伸、緩衝區域,在此玩耍游泳時,容易滑落到深水區等諸多原因成為重度危險區域。
對此,鄭州市防災減災中心二級調研員蘇海敏提醒大家,外出時,家長要做到“四知”,即“知去向、知內容、知同伴、知歸時”。
孩子要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此外,蘇海敏表示,大家游泳前應做好熱身、適應水溫,避免抽筋。當孩子正在池塘中或周圍時,家長要做到專心、不間斷、近距離有效看護,絕不能將兒童單獨留在泳池等開放性水域邊。
把握30秒營救黃金時間
惠濟區消防救援大隊隊員張夢雪表示,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30秒。及時識別溺水徵象非常重要。溺水者通常並不會大聲呼喊救命,可表現為5個徵象——面朝岸邊、口露水面、頭向後仰、身體直立、爬梯動作。
“發現溺水者後,大聲呼救,尋求附近人員的幫助,並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專業人員的援助。在專業救援到來之前,可向溺水者投遞竹竿、衣物、繩索、漂浮物等,將溺水者拉回岸上,不推薦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張夢雪説,現場急救需遵循“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和除顫”4個步驟進行急救。
“拍打雙肩查看溺水者生命體徵,隨後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施救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倒出溺水者呼吸道內積水。5至10秒內查看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2至5次人工呼吸。”張夢雪説。
與此同時,張夢雪提醒,還要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現場有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如果經過幾分鐘的搶救後仍無反應,或者存在室顫等嚴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使用AED除顫儀進行電擊治療,以恢復正常心律。
此外,張夢雪強調,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産生低溫傷害。
若不慎入水,如何自救?張夢雪告訴大家一定記住以下幾點:放鬆身體向後仰,不要掙扎,防止下沉;將雙手舉過頭頂,幫助身體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儘量讓口鼻露出水面,保證呼吸,同時大聲呼救。注意周圍有沒有能幫助漂浮的物品,可將密封的空塑膠瓶等具有浮力的東西抱在身前,幫助漂浮。
若被水草纏身,張夢雪建議,首先要鎮靜,切不可踩水或手腳亂動。其次用仰泳方式(兩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順原路慢慢退回,或平臥水面,使兩腿分開,用手解脫。如隨身攜帶小刀,可把水草割斷,試試把水草踢開,或像脫襪那樣把水草從手腳上捋下來。自己無法擺脫時,應及時呼救。擺脫水草後,輕輕踢腿而遊,並儘快離開水草叢生的地方。(記者 李娜 陶然)
來源:鄭州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警惕溺水 記牢這些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