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醫改在持續深化
12年前,三明醫改啟動。12年後的今天,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各地因地制宜學習三明醫改經驗,推進深化醫改,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一路走來,《健康報》一直是三明醫改的見證者、記錄者、宣傳者。近日,本報記者再赴福建省三明市和全國多地採訪,深度觀察三明醫改的新進展、新思考,以及各地創造性地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不斷擴大醫改成效的新成效、新進程。
5月27日傍晚6時許,記者乘坐的航班落地三明沙縣機場。透過舷窗,記者第一次看到三明:目之所及全是綠色,團團雲彩低浮在空中,霧氣繚繞在遠處的山間。來三明前,早聽説“三明已進入治未病、大健康階段”,現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明星們”都在忙什麼
“慢病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復診服務”三塊顯眼的綠色牌子挂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疾病管理中心入口處,服務台前圍了一圈患者。記者雖然沒有看見醫務人員的面容,但聽到的聲音很清晰:“按時吃藥,記不住的話定個鬧鐘。”
今年5月,沙縣區總醫院疾病管理中心滿周歲了。2023年5月,該院通過“全民健康管理示範醫院疾病管理中心”初期驗收,成為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縣級醫院,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名健康管理醫師和疾病管理師在此完成培訓並通過結業考試,可以提供預約、導診、疾病管理、慢性病隨訪等“一站式”服務。
2021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明市考察調研。在沙縣區總醫院的一樓大廳,沙縣區總醫院黨委書記萬小英向總書記介紹了三明醫改的情況,也有了與總書記“同框”的珍貴時刻。
“如今,一名慢性病患者能夠得到專科醫師、社區全科醫師和疾病管理師三方的不同服務,覆蓋診療、隨訪、藥物續方、指標檢測、生活方式指導及管理效果評價等各個方面。”萬小英向記者介紹著,笑容裏充滿自豪。
“全民健康管理”是萬小英和醫院正在努力的方向。瞄準全民健康管理這個方向的,不僅僅是沙縣區總醫院一家,三明已全員出擊。
5月28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坐落于閩江支流金溪河畔的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碧水藍天間是綿延的綠色林蔭。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調研,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在如畫風景中,該村升騰著幸福生活的煙火氣。
將樂縣總醫院高唐分院常口村衛生所,村醫高發旺剛要把白大褂收起來去開會,就被劉大爺攔住了。
“這兩天有點頭暈。”劉大爺説。“又沒管住嘴,是不是喝多了。”高發旺判斷道。
高發旺對村裏每一名村民的身體狀況都瞭如指掌:劉大爺平常最愛喝兩杯,一天最少四兩白酒。一番檢查後,高發旺給劉大爺開了藥。
“有什麼,都不如有個好身體。高醫生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劉大爺的切身體會,代表了常口村村民們的心聲。高發旺坦言,自己的底氣是三明醫改帶來的。2016年以前,衛生所連電腦都沒有;2016年以後,改革紅利逐漸延伸進來。將樂縣按照“三醫聯動”改革路徑,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資源,在全縣11家鄉鎮衛生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和93家村衛生所(室)設立健康教育指導分中心,將健康觸角延伸到城鄉的每一個角落,讓村民的健康問題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妥善解決。
當前,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朱道斌的工作內容正在進行轉換,從原來單純主抓治療為主的傳統醫院管理,逐漸過渡到現今預防、治療、健康管理並重的新階段。除了管好常見慢性病,該院以項目為抓手,把一些資源消耗率較高的慢性病納入重點管理,如二次心肌梗死、二次中風、腫瘤等,爭取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産出。“對我們而言,健康管理的核心動力源是醫保打包付費,要千方百計讓人們少生病、晚生病。”朱道斌説。
三明還在建設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體系,希望能實現“防、篩、診、治、管、康”一體化精準診療與數字化全生命週期管理,實現對腫瘤、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老年疾病等6種慢性病的共同治療和管理。
“開門搞改革”
三明在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能力上與經濟發達地區存在客觀差距,這成為三明醫改蹚進“深水區”後無法繞開的掣肘因素。三明醫改的精髓之一,就是善用他山之石,也就是主動借鑒其他地方已有的成功經驗,“開門搞改革”,以實現自身改革的精進和高效。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合作共建和滬明(上海市和三明市)對口合作等眾多外力支援下,三明正加快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為全面推進全民健康管理和服務提供強大支撐。
三明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院區門診樓三層設有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中心。記者採訪時,該中心運作剛一個月。今年2月27日,三明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聯合舉行了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中心揭牌儀式。4月,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中心開診,瑞金醫院與三明市第一醫院交接首批專病診療技術平移手冊。
7月16日,來自三明市第一醫院的9名醫護人員抵達瑞金醫院。作為瑞金—三明技術平移首批培訓學員,他們將在瑞金醫院接受為期3~6個月的專項培訓,掌握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腔鏡甲狀腺手術、改良洗胃技術等11項醫療和護理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表示,不同於先前的託管、移植等模式,瑞金醫院會制定一系列臨床診療、醫療管理的規範與共識,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技術同質化平移。“並非傳統的教科書式教學,而是用瑞金醫院已實踐成熟的規範、以大模型為引領開發的軟體,幫助基層醫生提高學習效率。”寧光説。
“腫瘤早防的前提是清楚每個地區的腫瘤分佈特徵。”三明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院長孫英明表示,該院正借力上海經驗和資源,針對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建檔,開展風險評估及篩查,爭取早日實現癌症腫瘤的早防早治。
“開門搞改革”是三明醫改一個比較明顯的標簽。三明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顯葆説,這些年,“朋友明顯多了”。“很多同行已經來過三明好幾次,很多成了老友。大家開門見山,無所不談,都在謀劃本地區的醫改事業。從這些交談中,三明也獲得很多啟發。”周顯葆説。
在三明期間,三明市衛生健康委主任王盛雄再三囑咐記者:“請幫我們發現問題,多提建議。”不僅如此,他還會時不時地“自我揭短”。“當前,三明的醫療服務能力跟醫改名氣還不匹配,與人們的期待還有差距。”他説,三明清醒地認識到,醫療技術水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服務能力、服務方式方法也需要進一步優化。醫療資訊化是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但是三明的資訊化建設滯後,但也正在慢慢趕上來。
正視“成長的煩惱”
改革十幾年來,三明啃過最難啃的硬骨頭,走過最難走的路。對三明而言,“成長的煩惱”還在不斷出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特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周顯葆是三明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推進者。他説,醫改工作,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三明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也會一如既往啃下更多硬骨頭。
與改革初期相比,三明今天面臨的形勢和難題、困難和阻力都更加複雜。比如,三明市是老工業城市,年輕人口近年來流失嚴重,職工醫保贍養比在福建全省都是倒數,這是醫保基金面臨的現實壓力。同時,人才問題也是三明面臨的一大痛點,尤其是缺少高水準的醫療人才。
三明還有另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體制機制轉換如何適應新形勢,保持改革領先的問題。改革到現在,需要大破大立改革的空間越來越小。王盛雄説,國家和福建省都希望三明能有新突破,人民群眾也有更高的健康需求,而三明依然存在醫療技術水準不高,分級診療就醫格局尚未形成,人才、資訊化均存在短板,醫院精細化管理水準不高等諸多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繼續深化改革,服務發展,為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贏得更多時間和空間。”
將健康中國建設與深化醫改有機結合,這是一篇大文章。三明正在全民健康管理的道路上探索,將健康服務由後端的醫療向前端的預防延伸,推進慢性病一體化管理,但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把預防為主的方針融入醫改各項工作中去,努力讓人民群眾不得病、少生病、早干預,實現“花錢不多,成效明顯”的實際效果,三明要走的路還很長。
此外,在三明醫改經驗的進一步推廣上,三明也有“煩惱”。一位醫院院長説:“最多的一天接待了十幾撥來訪者,雖然很賣力地講,但是大家學習效果好像不是很明顯。”近年來,來三明參觀學習的人一直絡繹不絕,無論是衛生健康部門還是醫保、藥監、醫療機構等的不少管理者都要拿出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負責接待等工作。
王盛雄説,三明醫改經驗如何在更高層面推廣、如何更有效地推廣也是下一步需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的事情,“期待能有更好的推廣模式和方法”。
眾人拾柴火焰高。採訪中,記者從國家有關部門了解到,國家將繼續支援指導三明市加大探索創新力度,融合其他典型地市的好做法好經驗,繼續為全國深化醫改蹚路子、作示範。一是進一步深化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二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績效為導向,通過加快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臨床重點專科等建設,提升綜合診療能力與水準,降低患者外轉率。三是指導三明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推動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強化資訊化對醫改的賦能。(首席記者 姚常房 本報記者 劉嵌玥 特約記者 董小傑 李雅)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明醫改在持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