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防汛關鍵期要注意旱澇急轉 如何防範應對

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我國旱澇併發、南澇北旱、旱澇急轉特徵明顯。尤其旱澇急轉現象,不僅會導致農作物受災,還會引發次生災害,需格外警惕。旱澇急轉會帶來哪些災害風險?如何有效防範應對?

主雨帶北抬,要注意旱澇急轉!

旱澇急轉是什麼概念?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屈艷萍介紹,旱澇急轉是一種複合型事件,指同一地理區域前期因降雨持續偏少而導致長時間乾旱後,緊接著又在短期內出現強降水並形成洪澇的氣象水文事件。

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應急管理部提示,近期,全國主雨帶發生北抬,明顯偏向四川盆地、江淮、黃淮、華北地區。這些地區之前是旱區,發生旱澇急轉的風險比較高。

連日來,河南省南陽市遭遇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這是7月18日,持續的降雨壓塌了唐河縣唐河邊呂灣社區防汛值班點的帳篷。

這段時間,河南、山東等地經歷了強降雨過程,旱澇急轉現象明顯。屈艷萍介紹,今年5月至6月,河南降水偏少、氣溫偏高,旱情發展迅速,且正值“三夏”關鍵時期,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大,旱情對農業生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進入7月,又遭遇強降雨,屬於典型的旱澇急轉現象。

近期,山東迎今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旱澇急轉明顯是此次降雨過程的顯著特徵之一。”山東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于靜介紹,前6個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4.8%。7月1日進入主汛期以來(至7月9日14時),全省平均降水量190.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4.3倍,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

近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會商,調度河北、山東、河南等省份,研判雨情汛情災情,安排部署超警河段巡堤查險、受災群眾救災救助,以及黃淮等地強降雨防範應對工作。同時指出,高度警惕旱澇急轉風險,科學預置搶險力量和物資裝備,全力做好各項防範應對工作。

旱澇急轉易引發哪些災害風險?

前期乾旱突又短時間內遭遇強降雨,旱澇急轉易引發哪些災害風險?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水科學研究院長三角洪澇旱災害防禦研究所所長高玉琴介紹,這種天氣變化極端且迅速,在同樣的降雨總量下,其帶來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災害,引發一系列次生災害。

首先受到影響的便是農作物。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屈艷萍介紹,前期乾旱導致土壤墑情虧缺,農作物出苗不良、生長受阻,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乾枯死苗的情況,後又突發強降雨,不僅會造成農田漬澇,還可能引發洪水漫溢,大面積農田被淹,導致農作物受災。

旱澇急轉還可能帶來較高的地質災害風險。高玉琴表示,土壤因乾旱而變得堅硬,無法迅速吸收大量降水,導致地表徑流增加,引發洪澇災害。乾旱使得土壤穩定性降低,強降水會迅速增加地表水分,導致土壤結構鬆動,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

不僅如此,乾旱使得地區水體流量減少,自凈能力下降,污染物濃度上升,水質惡化,突發強降雨會將地表污染物帶入河流和水庫中,可能導致水體污染,影響居民飲水安全和生態環境。

屈艷萍還提示,旱澇急轉導致城市內澇風險顯著增加。由於持續乾旱導致城市排水管網和河道長期處於低負荷或空載狀態,排水功能減弱。暴雨來襲時,地表徑流驟增,極易在低窪地段和立交橋下形成嚴重積水。

如何防範和應對旱澇急轉?

在同樣的降水總量下,旱澇急轉帶來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災害,因此做好防範應對尤其重要。

高玉琴建議,各地應加強監測預警,建立完善的氣象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時發佈天氣預警資訊,確保相關部門和公眾及時了解天氣變化。此外,強化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河流、湖泊、城市排水系統的治理,提升防洪排澇能力。

另外,應開展應急演練,定期組織防汛應急演練,提高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應急響應能力。最後,還需宣傳教育,加強對公眾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對於旱澇急轉可能帶來的城市內澇,高玉琴表示,要定期維護排水設施,保障暴雨期間排水系統的正常運作。另外,通過增加綠地、濕地、雨水花園等措施,提升城市地表的下滲和蓄滯能力,使降雨盡可能保存在原地,從而分散洪水源頭,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連日來,河南省南陽市遭遇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這是7月18日,唐河縣呂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呂懷義在唐河河堤旁的值班點給社區工作人員佈置巡河任務。

屈艷萍建議,從防災減災角度,防範和應對旱澇急轉,要加快完善水旱災害防禦“三大體系”,包括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體系。

其中,在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方面,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積極推進暴雨洪水集中來源區、山洪災害易發區以及大型水庫、重大引調水工程防洪影響區測雨雷達組網建設,實現水旱災害防禦“預”字當先、關口前移、防線外推的需求,進一步延長洪旱災害預見期、提高預報精準度。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防汛關鍵期要注意旱澇急轉 如何防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