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四川成都:小劇場生態“色香味”俱全

7月4日,開心麻花沉浸式互動帶餐喜劇《新·撈金晚宴》在四川成都順利完成首場演出。該劇以“餐飲+戲劇+互動”的全新玩法改變傳統觀劇模式,帶給觀眾沉浸感十足的體驗。

近年來,小劇場和新空間演藝項目在成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僅票房收入和觀演人次實現翻倍增長,部分項目還進行了本土化的文旅新探索,成為構建城市文旅生態、創新城市文旅産業業態的重要途徑。

煥然一新的舞美、電影般質感的美學場景、新穎有趣的演出互動橋段……煥新升級後的《新·撈金晚宴》迅速捕獲成都觀眾的心。截至7月18日,該劇已開演15場,吸引近3000人次觀看,暑期檔幾乎場場售罄。

小劇場能否生存發展,關鍵在於觀眾是否“買單”。“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新空間演藝項目吸引觀眾的關鍵在於提供高品質的産品內容與服務體驗。”在開心麻花西南運營總監肖立看來,一個成功的新空間演藝項目,其核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場景構建的匠心獨運、深度沉浸感的營造、題材內容的持續創新以及故事敘事的完整性。“新空間演藝打破了傳統‘你演我看’的模式,消解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墻’,讓觀眾有更強的沉浸感和體驗感。這種消費模式顯然也更加貼近當下‘Z世代’主導下的‘體驗經濟’時代。”

據悉,《撈金晚宴》劇目落地成都3年以來,在不斷升級版本的同時,還積極探索跨界合作。例如,與成都公交集團合作打造話劇巴士,與知名品牌跨界聯動推出特色場次,持續為觀眾帶來新鮮感與驚喜。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劇目的市場吸引力,也成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撈金晚宴》在成都的演出場次已突破900場,成為成都城市文旅“打卡”新地標。

在突破傳統演出場景的同時,成都的新空間演藝還充分利用在地文化資源,線上下場景中積極發揮引流作用,推動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4月19日,在位於成都市金堂縣金龍鎮的“星光·1953”紅色空間,同名沉浸式戲劇《星光·1953》迎來第100場演出。該劇是金堂縣挖掘整合本土文化資源,集中打造的一個綜合性紅色文旅項目,憑藉“紅色文化長廊+沉浸式戲劇”的方式,再現了志願軍戰鬥英雄胡修道的英模形象,該空間迅速成為當地紅色文旅新地標。截至目前,該空間已接待3萬餘名參觀者,併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紅色主題愛國主義教育。

“這種沉浸式的參與感,可以讓每個體驗者體會到更多歷史的細節,也為我們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致敬最可愛的人提供了更多創新形式。”該劇總導演、總編劇潘乃奇表示,近年來,戲劇實踐越來越強調觀演互動和身臨其境的體驗,這既反映出觀眾需求的提升,也表明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從“綜合”向“融合”轉型的潮流趨勢。

不僅如此,新空間演藝越來越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興社交場所。在成都AUV喜劇·閃蔥劇場,觀眾通過一場演出便能從中體驗魔術、脫口秀等多種演藝形式,不少年輕人還帶著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熱鬧的喜劇氛圍。位於成都東門市井的哈哈曲藝社,僅10平方米的舞臺上每週表演近20場,作品包袱大多來自年輕人的生活,臺上年輕演員與台下年輕觀眾在這方小天地中相遇相聚、相互影響。

今年3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小劇場和新空間演藝2023年演出場次18.69萬場,較2019年增長471.07%。其已成為中國演藝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一環,但仍有不少共性問題亟須解決。

“成都的小劇場市場蓬勃發展,但産品存在同質化現象,內容品質參差不齊,難以形成持久的品牌影響力。”肖立認為,相較于大投入的文旅演藝,新空間演藝和小劇場這種“小而美”的形式在促進文商旅融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仍需更多政策與資源支援,以充分發揮其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小劇場和新空間演藝的管理規範方面,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于2022年成立了沉浸式演出娛樂(新業態)專業委員會,要求行業根據觀眾反饋與媒體建立項目“紅黑榜”,對好的項目進行鼓勵,對違背市場規則、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項目進行曝光,共同維護行業的清朗環境,促進行業的高品質發展。(記者 付遠書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四川成都:小劇場生態“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