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好戲開演前 一探“扮戲”之妙

7月3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劇場,霍耀武在調整盔帽上的配飾。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仵永傑攝

衣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獨特的文化。我國戲曲劇種多樣、流派紛呈,基於其綜合性、程式性和虛擬性的特徵,戲曲人物所戴的盔帽不斷被藝術化,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審美體系。隨著戲曲的流行,為“角兒”穿衣戴帽的工作成為職業——箱倌。

演員們穿戴上劇裝,或文質彬彬、或亭亭玉立、或威風凜凜……今天,在“好戲”開演之前,讓我們先到後臺,一探“扮戲”之妙。

“盔頭武”的制帽生涯

霍耀武今年38歲,西安市鄠邑區人,是戲劇盔帽製作及箱倌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人稱“盔頭武”。

7月10日,在霍耀武經營的盔頭武戲劇用品工作室,他和學生正在修復一頂古舊的秦腔鳳冠。工作室裏,夫子盔、鳳冠、紗帽、王帽、九龍冠等盔帽一應俱全。這些盔帽大多以金色或銀色為底色,藍色點綴其中,色彩鮮艷、造型別致。置身其中,記者恍若聽見鑼鼓聲起,看見劇中人款款走來。

霍耀武介紹,盔帽分為冠、帽、盔、巾,根據製作工藝又分為硬盔和軟帽。製作硬盔主要用到牛皮紙、絲綢、麻紙、骨膠、金銀箔等,包括刻活、掐絲、瀝粉、貼金銀箔、點綢等多道工序。

如何才能將原材料變成結實耐用、立體美觀的盔帽呢?

“首先,要將牛皮紙刻成花鳥、龍鳳等紋樣。然後,在刻成的紙樣上加上紗網,起到支撐和美化的作用。再用骨膠將裹上麻紙的鐵絲與紙樣黏合,在帽口等重要位置還要用鐵絲進行固定。”霍耀武介紹。

瀝粉是製作盔帽時最考驗技術的一道工序。將骨膠等材料混合裝進粉包,通過手掌擠壓和移動,讓粉印在盔帽的花紋上呈現出立體感。然後,為盔帽貼上金銀箔並點綴上絲綢。最後,將提前製作好的絨球、珠子等配飾加上,一頂精緻的盔帽就做成了。

幹一行,鑽一行。為了做出更多精美的盔帽,霍耀武還收藏了一批古舊劇裝,蒐集了200多种老盔帽、配飾及紋樣。

登臺前先正衣冠

霍耀武不僅對盔帽製作頗有研究,還熟知各類劇裝、盔帽和髯口的穿戴技巧。他會在劇團人手緊張時,協助演員穿衣戴帽,算是一位“編外”的箱倌。

7月3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秦腔演員郭楠楠舉辦個人專場演出。趕在《漢津口》開演前,霍耀武到達劇場後臺,調整“關羽”要戴的夫子盔。“戴盔帽時,既要保證演員舒適,又要保證帽子牢固不掉落。”霍耀武介紹。

做箱倌,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還要熟悉劇目的歷史背景和人物身份。演出前,箱倌要檢查劇裝、修補更換損壞的配飾,並幫演員穿戴整齊,保證衣帽鬆緊合適。

西安易俗社造型服裝設計師尚群涵今年30歲,是陜西戲曲界年輕的箱倌之一。2014年,尚群涵跟隨北京京劇院、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專業人士學習服裝管理、造型設計,後進入西安易俗社工作。

劇場後臺是尚群涵工作的主要區域。每場演出前,他都提前來到後臺,將演出要用到的長靠、箭衣仔細檢查並疊放整齊。若發現破損,他就立刻踩縫紉機進行修補。

演出期間,快速為演員換劇裝最為吃力。比如,在西安易俗社排演的傳統劇目《金沙灘》中,《困山》一折結束後,9位演員要在不到10分鐘內換上長靠和盔帽。每到這個節骨眼,尚群涵就早早候在下場口。

“演員上臺後,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體的穿戴。演員穿戴要堅持‘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預期。快速換劇裝對觀眾會形成視覺衝擊。”尚群涵説。

經過長期積累和學習,尚群涵的技藝越來越熟練。近年來,他參與了西安易俗社《白蛇傳》《昭君行》《程嬰救孤》《滾燙的年華》《勞模劉西有》等劇目角色的服裝造型設計工作。

傳承中的盔帽手藝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四團小生演員武嘉鑫不僅當演員,還兼任盔帽製作師、箱倌。

今年只有23歲的他學習盔帽製作已有5年。他的一組盔帽作品白七星額子、黑七星額子、老旦帥盔,在第六屆陜西省舞臺美術作品展中獲得二等獎。

2019年,武嘉鑫跟隨霍耀武學習盔帽製作技藝。“製作盔帽與戲曲行聯繫緊密,我非常喜歡。”武嘉鑫説。

戲曲行,沒有一項活兒是不受苦的。武嘉鑫學習盔帽製作的第一個步驟“刻活”時,不時會被刻刀劃傷手指。用烙鐵時,手還會被燙出水泡。為了練習“掐絲”,他用過的鐵絲估計已經超過50公斤。

不過,這點小傷對武嘉鑫來説不值一提。從小入戲曲行,他每天練習基本功,早已“刀槍不入”。

武嘉鑫雖然年輕,對傳統工藝卻非常推崇。“就拿做盔帽常用的骨膠來説,相比化學膠水,骨膠更為實用。傳統的手工刻紙相比鐳射刻紙更為細緻,做成的盔帽也會更加精巧。”他説。

經過幾年的學習,武嘉鑫的手藝越來越好,同事朋友紛紛請他做盔帽。2022年底,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為他專門成立了盔帽製作工作室。

從霍耀武到尚群涵再到武嘉鑫,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接力中傳承。

如今,“國潮”風吹遍大江南北,沉睡的技藝被激活,更多的年輕人被非遺的魅力所吸引。同時,他們也在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藝傳承好、保護好。對於盔帽製作技藝的保護,相關專家建議,要儘快將傳統盔帽原物及紋樣進行分類整理,請老一輩箱倌口述戲班穿戴規矩,開辦盔帽製作及管理技藝培訓班,並將研究成果編撰出版。(記者 仵永傑采寫/整理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好戲開演前 一探“扮戲”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