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濕地潤城 詩意棲居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平羅縣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垂柳、紅柳、沙棗樹等本地樹種連成深淺不一綠色的海,草木間點綴著野花。大片水系順著林帶而行,荷花搖曳水上。

目前,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達41.1%。濕地內溝渠、湖泊、河流均與黃河相連,豐富的水資源條件和豐茂的植被群落,十分適宜野生魚類和水鳥棲息。平羅縣是我國西部、東亞和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有數萬隻鳥類被吸引至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棲息。

近年來,平羅縣持續加大濕地保護與修復力度,深入推進黃河灘區治理,對天河灣區域內濕地系統採取“人工干預,自然恢復”方式,先後組織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森林撫育、退化林分改造等重點工程項目,並開展了“保護母親河”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進一步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和資源保護能力。

“經過這幾年的黃河灘區治理,這裡生態越來越好。”平羅縣黃河濕地保護林場資源管護隊隊長呂軍平説,目前,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大約有135種鳥類、25種魚類和57種植物。

説話間,一側的林帶裏呼啦飛起一群鳥兒。“這是蒼鷺,那是白鷺。”呂軍平介紹,很多候鳥在每年1到4月從南方飛到這裡,待到10月再往南方遷徙。

今年6月至9月下旬,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每週二、四、六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我們隨後會進一步完善林區週邊的相關設施,為遊客觀景創造更好的條件。”呂軍平説。

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是石嘴山市的另一片“城市之肺”。

臨近當天下午6時,沿著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環湖路行至世紀大道,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南域,沙灘上已有不少孩子嬉戲的身影,很多市民選擇來這裡過週末。

近年來,石嘴山市大力實施補水水質提升、內迴圈和南域濕地生態修復“三大工程”,除在星海湖北域建設潛流濕地外,又將星海湖的東域和南域分別改造為表流濕地和自然濕地,採取中水補湖、污水凈化、水資源綜合利用、功能區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綜合措施,將中水和濕地出水作為補水水源,通過潛流濕地和表流濕地凈化處理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再經由管線引至南域,過中域回到北域,最終實現水體迴圈。隨著重塑濕地、恢復植被、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強化,星海湖的防洪調蓄和生態安全功能也進一步提升。

如今的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在東域自然濕地和南域沙洲濕地創建鳥類棲息地,由原來單一的湖泊生態系統逐步調整為包括湖泊、沼澤、灘塗、草甸等在內的豐富多樣的健康生態系統,不僅調節了區域小氣候,改善了水環境品質,也提高了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

“現在星海湖環境更好了,健身跑道、器械等公共設施的完善,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來這裡晨練或散步。”石嘴山市礦業集團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相關負責人馬傑説,濕地環境保護修復各項措施的落地,讓城市環境越來越好,也讓市民共用生態文明成果。

每一片濕地都是城市中重要的“綠肺”。近年來,石嘴山市通過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開展重要濕地保護能力提升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濕地生態環境,濕地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逐步改善,濕地保有量總體穩定。

根據最新國土“三調”全口徑濕地統計結果,石嘴山市濕地面積為60.42萬畝,保護率35.9%,居全區第一,高於全區平均濕地保護率6.2個百分點。該市先後建立7個濕地型自然保護地,初步形成以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各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為補充的濕地多級保護體系。截至目前,該市濕地共有野生鳥類269種、魚類25種、濕地植物665種。(記者 李 濤 張 唯 王 洋 馬賽爾)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濕地潤城 詩意棲居)